【乡村振兴】绵竹:守好集体“钱袋子” 织密“三资”监管网
作者:周韵 牟文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李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10-11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壮大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近年来,绵竹市立足“三农”发展大局,系统谋划、全域推进,聚焦“三资”监管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摸清底数、精准施策发力,织密“三资”监督网,夯实管理根基,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10月9日上午,九龙镇棚花村活动室内气氛活跃。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欢正通过精心准备的PPT演示,手把手指导村干部们如何使用“竹资管家”小程序各项功能操作。“‘竹资管家’小程序能实时查看每笔待审批事项,审批效率明显提升,再也不用我们来回奔波了。”棚花村报账员张雪梅说。 “竹资管家”是绵竹市纪委监委立足“大抓基层”工作导向,以“数字赋能、线上公开”为突破口,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创新开发的一款小程序。作为村级“三资”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对资金支出审批、资产资源智能化管理、问题监测预警的全方位监管,实现单据填报电子化、审批流程线上化、财务信息公开化。目前,该平台已在九龙镇成功试点,即将覆盖全市12个镇(街道)的153个村(社区)。“竹资管家”还和德阳“三资”亮堂堂小程序进行了链接,村民们通过德阳“三资”亮堂堂小程序,在线查阅村级账目,每一笔资金去向、使用明细都公开透明,构建起了全方位“三资”监督体系。 与此同时,绵竹市纪委监委打造的“线上+线下”的立体监督模式正在多点开花。日前,在孝德镇光明村,一场“晒三资解民困”的主题坝坝会正在进行。活动现场,村民详细听取了村集体账目明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村干部现场进行答疑解惑。这种“账本晒在阳光下”的公开形式,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绵竹市率先在新市镇花园村召开“三资”公开晒账暨收益分红大会,现场发放现金分红17.6万余元,惠及村民3000余人。“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全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已分红319万余元,让群众亲身体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的好处。 聚焦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绵竹市纪委监委通过制定《“三资”清理12项重点关注指引》,采取“片区+部门”联动模式,累计清理入账项目资金868.9万元,编号登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3.69亿元,资源46.63万亩。同步出台的《绵竹市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处置实施意见》,构建了五大部门协同、属地政府主责、村级监事会参与的监管体系。自专项整治以来,德阳农交所绵竹服务中心已完成公开挂牌交易集体资源72宗2404万余元,集体资产236宗3690万余元。 “我们将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对全市153个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开展全覆盖清理。同时,充分用好‘竹资管家’小程序,对全市各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交易流转情况全部纳入线上监管,以‘智慧监管’守好群众的‘家底子’和‘钱袋子’,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绵竹市纪委常委高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