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学:捐髓救人 爱心教师传递社会正能量
作者:刘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05-16    


  5·12前夕,记者来到环境优美、书声琅琅的孝德学校,见到了孩子们眼中的爱心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拯救远在千里之外年轻生命的郭志学老师。
  ◆镜头回放:
  “5·12”特大地震来临时,当时正在孝德中学档案室里忙碌的郭志学,与同事们一起逃出摇摇欲坠的办公室后,就直接冲进还在摇晃中的教室组织疏散学生。庆幸的是,当时的孝德学校是清一色的平房,损毁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也未出现学生伤亡情况。接下来,组织疏散,清点人数,安抚受惊学生……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后,郭志学才想起身在孝德小学,与自己仅有一墙之隔的女儿的安危。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复学,从第二天起,郭志学与学校其他老师顾不上陪伴灾难中惊慌失措的家人,便一头扎进学校,与救援的解放军、爱心团体一起张罗着在学校旧址上搭建帐篷学校。从帐篷学校到板房学校,再到如今异地重建占地30多亩,绿树成荫、现代气派的崭新学校,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几年来,郭志学竭尽所能默默地忙碌着。
  为了回报社会对地震灾区的关爱和帮助,身怀感恩之心的郭志学于2010年11月成为市红十字会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于2012年6月,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一位远在黑龙江、素未蒙面的年轻生命。
  ◆记者对话郭志学
  记者:当时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中的?
  郭志学:天天在重建后焕然一新的校园中工作生活,我经常在想,正是全国同胞的爱心凝聚,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家园重建了,学生们的脸上又绽放出了纯真的笑容。我就思索着,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心,将“5·12”中所切身感受到的关爱和温暖传递下去。
  2010年11月,市红会工作人员来到我们学校,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我便第一个报名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中。
  记者:还记得当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形么?
  郭志学:我记得是2011年的12月,我正在准备教案,突然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们告诉我,我的造血干细胞与黑龙江省某垂危病人的造血干细胞初步配型成功,如果通过再次精配及全面健康体检后,便可为该病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我当时特别激动。为了能成功通过精配和健康体检,我把自己多年的饮酒爱好都戒掉了,那时候天天期盼着能够早日实施捐献造血干细胞手术,手机从来不敢关机,生怕错过了红会的通知电话。2012年6月1日,经过精配及体检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我到了成都,为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手术中,整整5个小时躺在病床上,我一动也不敢动,生怕抽出的造血干细胞不足,会影响病人的治疗。
  记者:听说受助病人已经康复出院了,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你有什么感受?
  郭志学:按照规定,我只知道受助病人年龄,在哪个省这些大概情况。捐献手术后,我一直牵挂着对方,希望知道其病情如何?是否康复?捐献手术三个月后,红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黑龙江的那位病人已经康复出院。得到消息后,我悬挂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也感觉特别欣慰。在“5·12”特大地震来临时,是全国同胞用自己的爱心拯救了我们,给予我们希望。如今,我也总算有机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去回馈社会。
  记者在孝德小学了解到,正是郭志学乐于奉献的精神以及他成功挽救陌生小伙子生命的举动,带动和鼓舞了更多的教职员工踊跃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中。目前,全校已经有近40位教职员工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们希望像郭志学一样,将爱心传递下去!”
  ◆梦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希望能够向社会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培育出更多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学生,让他们为这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尽一份力。  ——郭志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