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川师绵竹附中两名学子走进“2025北斗时空智能科技创新训练营”
作者:王平 责编:李莲 编辑: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8-05    

8月4日,川师绵竹附中八年级学生赵衍棠、张天坤在北京大学参加了“2025北斗时空智能科技创新训练营”开班仪式。

此次训练营是北京大学(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海淀区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按照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工作部署,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的支持指导下,于2025年暑期在北京联合举办的特训活动。

训练营从全国选拔100名有志于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遥感科学与技术、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学习研究的中学生。 经过自主申报,由学校与德阳市国科双碳研究院联合推荐,赵衍棠、张天坤同学最终通过了专家审核和主办单位审定,成为“2025北斗时空智能科技创新训练营”学员。

训练营的学员们将在北京大学等顶尖平台深度参与北斗导航技术应用、遥感数据处理等前沿领域的科研实践、专题讲座及团队项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德阳市国科双碳研究院与川师绵竹附中将以此为契机,深化合作,整合北斗技术资源与校园场景,开发特色科创课程,共建校院科普基地;实施人才跟踪计划,为“科普使者”建立成长档案,提供长期学术资源与项目指导支持,共同构建青少年科创教育新生态。为期5天的训练营结束后,赵衍棠、张天坤将被德阳市国科双碳研究院正式聘任为“北斗科普使者”,肩负起在区域传播北斗技术知识的使命。

据介绍,川师绵竹附中2023级2班赵衍棠是学校“未来工程师班”的成员,多次参加科技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到成都神舟空间站、成飞航空基地、HGR机器人科普基地、四川科技馆、川大智胜园等地研修,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发展和应用,体验飞行模拟机,模拟驾驶复兴号和辽宁舰航母-战机着舰,对中国空间站以及万吨大驱-055型导弹驱逐舰等大国重器有浓厚的探索兴趣,积极参加学校的科技节,与中科院刘勇专家积极互动。还自学了初级编程。他希望将来能从事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对航天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非常感兴趣。

川师绵竹附中2023级12班张天坤凭借扎实的基础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多次获得学科优秀奖、校级奖学金,并荣获“年级之星”和“学习之星”等称号。在播音主持方面考取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三级证书。他热爱科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走近科学 筑梦未来”的科技研学活动和科技节活动。

川师绵竹附中是“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学子们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为孩子们提供热爱科技的土壤,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更广阔的科学世界。

川师绵竹附中建校以来,把科学教育纳入学校特色发展的范畴,积极探索并实践科学育人的方式,建立了“知识强基+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持续加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开齐开好科学基础课程;开设科普讲堂,邀请科普专家、科学家举办讲座;引入电脑编程和数学拔尖创新等课程,开设“未来工程师班”;将人工智能机器狗、无人机引进校园;高质量举办科技节、科技周、科技研学等体验活动;开展科学知识竞赛、科技作品评比、科学家精神演讲、航天科技舱和科普大篷车等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项目,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大赛中6人获国家级奖、12人获省级奖。该校物理实验场景的8张图片选编进2024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校入选中央电教馆“领航社人工智能项目示范校”,被德阳市教育局评选为“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学校。

(图片由川师绵竹附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