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博会·走进酒企】剑南春:向“新”而行 “智”酿千年酒香新标杆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李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6-10    

夏日时节,走进剑南春集团公司机械化酿酒车间,整齐排列的窖池群映入眼帘。从润料、拌合到打量水、翻笆、收堆等传统酿酒工序,均已实现智能化与机械化升级。灌装车间内,全自动灌装线以每小时1.2万瓶的速度高效运转。仓储区域更是科技感十足,成品自动装箱堆码后,通过智能传输系统精准配送至指定货位,展现了白酒行业智能制造的新标杆。

白酒行业正站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交汇点,既延续着千年酿造的文化基因,又迸发出创新驱动的产业活力。作为川酒领军企业,剑南春集团公司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通过推进科研创新、加快“智改数转”,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搭建高端数字化酿酒产业链,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专利技术,赋能绵竹产区高质量发展。

酿造车间里的“新质样本”

6月6日上午,在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的谷壳蒸煮车间内,随着工人按下启动键,智能化生产线立即运转,谷壳自动投料、高效清理,整个生产过程流畅连续。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精准调节蒸煮温度与时长,确保工艺参数的完美执行。放眼望去,偌大的车间里仅有寥寥数名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监控与辅助作业,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却实现了质的飞跃。

 “以前,我们使用酒甑子进行谷壳清蒸,1吨谷壳需要花费2个小时。如今,通过技改和引进新设备后,5条生产线全部启动,1个小时便可完成19吨谷壳的清蒸工作。”该车间副主任张小林告诉记者,谷壳蒸煮车间于去年投入生产,采用的谷壳清蒸冷却一体机为行业首创,实现了自动化连续生产、智能化集中控制,解决了之前谷壳蒸煮温度与时间由人工控制、谷壳质量一致性差、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白酒品质、促进产能倍增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建的谷壳蒸煮车间,生动展现了剑南春集团公司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战略布局。近年来,企业以“智能酿造”为核心发展理念,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成功构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在工艺创新方面,机械化酿酒不仅完整保留了剑南春传统酿造技艺的精髓,更通过精准控制实现了品质的持续提升。在包装环节,智能化改造引入AI视觉识别技术,取代传统人工检测,对玻瓶、商标、瓶盖等包材实现毫米级缺陷识别。同时,创新推出的剑南春二维码项目,将产品赋码、数据管理、营销服务和质量追溯等功能深度融合,构建起贯穿生产、供应、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硬科技”驱动品质跃迁

剑南春集团公司的创新实践不仅贯穿于酿造工艺与生产流程,更延伸至产品风味的精心雕琢。企业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深度融合,在保持经典风味的同时,持续优化酒体口感,为消费者带来层次更丰富、回味更悠长的品饮体验。

6月6日下午,剑南春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内,身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熟练操作精密发酵设备,通过现代分析仪器对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系统检测与评估,为剑南春传统酿造工艺的优化升级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数据支撑,助力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剑南春集团公司微生物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已完成科研项目2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生孢梭菌及其用途》荣获四川省专利奖创新创业奖,该专利技术目前已产业化推广应用于窖泥培养及窖池维护保养,进一步优化了人工窖泥培养技术,培养优质人工窖泥上万方,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近600万元,有效缩短窖池老熟周期5年左右,提高产品优质品率3%—5%,年新增销售收入上亿元。

在创新酒体风味方面,剑南春集团公司坚持自然生态与酿酒微生态双导向,斥巨资打造了公司微生物研究所、酒类技术研究所、技术开发部、全面质量管理部等相关部门,积极进行企业自主创新,在微生物研究应用、智慧酿酒、品质升华、特色创新等白酒战略前沿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剑南春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激励科技创新人才更善于、更勇于探索前沿性技术。同时,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和聚集一批高端人才团队,实现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突破。2024年,剑南春集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97.35亿元,较2019年的154.8亿元增长92%;同期入库税费71.43亿元,相比2019年的39.82亿元增长79%,为绵竹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盘和增长点。

从“唐时宫廷酒”到“今日剑南春”,剑南春以科技赋能传统,以标准筑牢品质,以责任驱动行业,诠释了名酒基因的当代价值。“我们将继续在企业文化、市场拓展、规范管理、智改数转等方面持续着力、积蓄力量,为实现再造一个剑南春努力奋斗。”剑南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邓晓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