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作者:申梨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04-26
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记富新镇养猪大户孔祥凯、樊晓蓉夫妇 在我市富新镇,有一对劳模夫妇,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依托自学的养殖技术,创办了绵竹最大的生猪养殖公司,将生猪养殖业搞得红红火火,并积极帮助周边百姓发展生猪养殖业,创造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他们就是孔祥凯、樊晓蓉夫妇。 如今,富新镇的孔祥凯、樊晓蓉夫妇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夫妻”,带领大家走上了养殖的致富之路。 ◆艰苦创业 矢志不渝 1992年,孔祥凯、樊晓蓉夫妇凭着手中几百元的存款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开饲料店。夫妻俩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一边做着饲料生意,一边努力钻研一些饲料配置和兽药知识。 孔祥凯预测到养殖行业的前景,便劝说樊晓蓉一起养猪。1997年,开始了他们的“养猪生涯”之旅。孔祥凯夫妇忙活着盖起了猪舍,买来了200多头仔猪,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喂猪。为了养好猪,孔祥凯夫妇还买来了不少有关科学养猪的书籍,他们边学习边饲养,摸索了一套饲料配置和防疫等科学养猪的方法。 初战告捷后,2003年,孔祥凯夫妇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他们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养殖场。然而,2005年的一场无情大瘟疫,让他们损失惨重,突遇口蹄疫和链球菌,让他们手足无措,两人辛苦创立的养猪场濒临破产。经此一疫,孔祥凯夫妇损失近七十万元。在挫折面前,他们俩互帮互助,患难与共,齐心挺了过来。 好不容易事业重新迈上正轨,2008年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心血。当时在政府的帮扶、亲朋好友的相助下,孔祥凯夫妇绝处逢生,顶住了困难,坚持了下来。 如今,他们的养猪场拥有年出栏数到达一万多头,年收入达到上百余万元。其中,丈夫孔祥凯获得2009年度德阳市劳模荣誉称号后,妻子樊晓蓉当选了2010年度四川省劳动模范,成为我市少见的劳模夫妻之一。 ◆典型引路 群众致富 近年来,孔祥凯夫妻俩生意越做越大,逐渐有能力帮助周边的群众,让附近的乡亲共同发家致富。 孔祥凯夫妇成功后,许多村民想跟着做,却苦于没有技术和本钱。为帮助群众把知识转化为技术,夫妇俩把价值1600块的母猪,低于成本价卖给邻里群众,并利用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和积累的丰富经验,热情为群众的猪诊治看病,现场指导,并传授相关技术,从配种到生产、防疫、销售提供全程免费帮扶。使他们在养殖母猪的过程当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周围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孔祥凯的这种做法,让周边百姓尝到了甜头,大伙儿对孔祥凯夫妇都十分感谢。他们夫妻俩变着法子带动周边百姓致富,让不少百姓学会了养猪新技术,改善了生活,提高了收入。如今,全村上下正掀起了养猪热潮,使得上安村成为了绵竹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