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绵竹:打造智慧农业园区 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地”
作者:张娟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5-06    

为打造智慧农业园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去年以来,绵竹市稳步推进剑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配套服务中心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设备先进、产业链条完整、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推进绵竹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剑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配套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包括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农事服务中心、农机检测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分别为3718.07平方米、2692.94平方米和1242.42平方米。目前,农事服务中心、农机检测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进入设施设备安装阶段;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今年6月完成整个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开展涉农展销宣传、涉农社会化服务、技术推广,粮食中转烘干,农机保养、维修等服务。同时形成一张覆盖广泛的农业‘神经中枢网络’,集成耕地数据识别、流转监测、高标准农田管理、种植用途分析、粮食作物识别与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为建成绵竹现代农业管理智慧系统奠定坚实基础。”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园区与对外合作股股长张光勇表示,这些数据经由物联网技术汇总,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农业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月30日,在剑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麦田里,麦秆挺拔、麦苗碧绿,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小麦生长进入孕穗的关键期。在园区作物生长大数据观测场,整齐排列着各种监测设备,可实时收集土壤、气候及作物生长状态等多维度信息,从而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全方位、多角度监测。

据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园区与对外合作股工作人员张静介绍,园区作物生长大数据观测场及物联网已全面建成,共计安装200余套设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智慧大脑”。它能够实时提供虫情、苗情、墒情、气象、孢子等农业“五情”观测数据,甚至在灾害来临前发出预警。这种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事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

智慧农业园区不仅仅是一片耕种的土地,它是农业科技的集合体,代表着农业未来的方向。绵竹将秉承“集聚建园、科技赋园、融合兴园”的建设思路,以规模升级、品质升级、设施升级、产业升级为导向,全力推动智慧农业园区向着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目标迈进,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