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绵竹:“德阳农房增信贷”激活沉睡资产 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作者:张娟 牟文 文/图 责编: 李莲 编辑: 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25    

4月25日,在富新镇五里墩村,种植大户杨通云正在水稻育秧田里检查育苗情况,嫩绿的秧苗在他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现在正是管护的关键期,需要注意秧苗出苗情况、病虫害防治、观察秧苗长势。”杨通云说。

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加力,尝到“甜头”的杨通云一直想扩大种植面积,但苦于手边资金紧缺,又缺少有效担保。日前,他通过富新镇镇、村干部的政策宣传,得知“德阳农房增信贷”可以解决他的资金难题。随后,中国农业银行绵竹支行第一时间联系杨通云,详细地介绍“农房增信贷”产品,并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通过确权农房增信,及时为其增加授信49万元信用贷款,切实解决了杨通云的燃眉之急。

“贷款额度从20万元增加到49万元,发放的速度也比我想象中快了很多。”杨通云说,通过确权农房增信,不用提供担保,贷款利率也可以享受最低基准利率,让他对扩大种植规模有了底气和信心。现在,杨通云的种植面积已从之前的30多亩扩大到了240余亩,还添置了拖拉机和插秧机。

据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曾维华介绍,“德阳农房增信贷”是德阳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举措。该政策以农房不动产权证为增信条件,在农户原有授信基础上增加额度,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与合法经营活动,有效解决农户融资缺乏抵押物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发展。市农业农村局以政策创新为引领、政银协同为抓手、服务下沉为导向,通过农房资产增信赋能,推动“德阳农房增信贷”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记者了解到,针对农户的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各类经营活动,德阳农商银行绵竹支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绵竹支行明确以取得不动产权证的农房资产为增信条件,单户最高授信额度提升至300万元,利率低至同期同档次LPR。同时,推行“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上门办、快速审、当天放款”。

九龙镇马跪村的肉兔养殖大户刘纪明也是“德阳农房增信贷”的受益者。日前,他通过“德阳农房增信贷”,授信额度从22万元提高至30万元。拿到贷款后,他立即对原有的部分兔舍进行了改造升级,新购买了四套欧式阶梯兔笼,极大地改善了养殖环境,也提升了肉兔产量。

4月25日,市农业农村局和银行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刘纪明的养殖场,了解肉兔养殖经营情况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只见成百上千的肉兔在品字形欧式标准兔笼中欢乐地觅食。“这里配备了先进的养殖设备,包括自动清粪、饮水系统以及自动化环境监测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自动监测并调节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确保肉兔在最佳环境中生长。”刘纪明说,得益于先进的养殖设备,现在的肉兔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出笼一批,产崽一批。后期,他将用好贷款资金,逐步把整个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真正实现满负荷生产。

“为解决农民无抵押、无担保、融资受限等问题,我们通过开办‘德阳农房增信贷’产品,以农户取得不动产权证的农房为依据,为农户匹配农房价值30%的授信额度,实现了农户从‘沉睡资产’到‘流通资金’的转变。”德阳农商银行绵竹支行行长官小庆表示,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授信“德阳农房增信贷”71笔,金额2887万元,用信56笔、金额1333万元,授信、用信金额均居德阳市金融机构第一位。

“德阳农房增信贷”以其放款快、额度高、利率低等特点,受到了绵竹广大农户的青睐。截至4月23日,绵竹市两家银行累计授信“德阳农房增信贷”93笔,金额3563.3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户扩大生产、产业升级等资金瓶颈。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联合镇(街道)、相关部门和承办银行从强化宣传、培育主体、数据共享、凝聚合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周调度、月盘点、季分析、年总结”的工作机制,形成政策推动合力,让“德阳农房增信贷”这股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广袤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