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美】何俊:匠心铸就卓越 创新引领未来
作者:张娟 廖辉 文/图 责编:唐敏 编辑:李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24
在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里,化学工程高级工程师、龙佰研究院德阳研究所副所长何俊正带领团队进行新一轮钛白粉生产工艺优化试验。这位年仅35岁的科研骨干,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四川省钛化工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 图右为何俊 钛白粉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一直是行业难题。自加入龙佰四川钛业以来,何俊始终专注于钛白粉生产工艺的优化与绿色升级,他带领团队始终将“绿色制造”作为研发方向,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钛废酸高效循环利用,开发了二次配酸增浓工艺、废酸浸取工艺、钛白废酸净化等全套工艺,用废酸取代新鲜硫酸生产钛白粉,有效回收了酸、废酸中的钛资源、铁资源等,既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技术攻关,废酸中的硫酸和铁资源利用率均达到了100%,单吨钛白粉钛石膏产量降低了65%。 何俊说,支撑他深耕钛白粉领域十余年的动力,归根结底是“解决行业痛点”的使命感。为此,他带领团队积极创新,开发了一系列的专用产品,如色母粒专用钛白粉、里印油墨专用钛白粉等多个产品,解决了国产产品在高端领域应用的“卡脖子”问题,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同时,还攻克了多项行业技术难题,其中“钛白废酸绿色循环利用工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每当看到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推动行业向绿色、高端方向发展,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何俊表示,近年来,他负责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达200余项,包括“钛白粉固废水解钛垢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转化”“钛精矿中钛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等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以及10余项公司级科研项目,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4000万元。 行业认可 引领发展 在何俊看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化工研发中,主要体现在“精益求精的创新、绿色发展的担当、薪火相传的协作”三个方面。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小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计算公式。“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新产品开发中,何俊和团队成员一次次测试,失败了重头再来,用“笨办法”啃硬骨头,务求找到一个合适的配方,既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能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基于使命担当,我们不仅要考虑技术指标,更要算清‘环保账’‘子孙账’,这是新时代对工匠提出的更高要求。”何俊表示,新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影响,让每项技术都带着“绿色基因”。 何俊在技术创新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产业化应用上,更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他已申请专利2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他的研究成果《提高铁粉在钛液还原中有效利用率的研究》《金红石型TiO2的氧化硅膜包覆及其动力学研究》等论文在《四川化工》《表面技术》等核心期刊发表,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参考。 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何俊被聘为中国(德阳)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专家、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无机化工专家委员会专家,并担任四川省化学化工行业学会常务理事代表、四川省经信厅项目评审专家,多次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及重大项目评审,为推动四川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荣誉满载 初心不改 从2018年被评为“绵竹市先进个人”到2023年荣获“德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再到2024年被授予“德阳工匠”,何俊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面对一次次荣誉,他始终保持谦逊:“技术创新没有终点,我们的目标是让钛化工更高效、更环保、更具竞争力。” 在同事眼中,何俊不仅是技术带头人,更是团队的学习榜样。“他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挑战难题,每一次技术突破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实验和优化。”研究所的同事都这样评价他。 “一个人可以走快,一群人才能走远。”何俊常说,“工匠精神”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集体智慧中发光。当前,何俊正带领团队聚焦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化工工艺开发,推动企业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迈进。他表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龙佰集团打造全球领先的钛化工企业贡献力量,也为中国钛白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