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美】李文文:“一把剪刀”传递爱与温暖
作者:李露平 牟文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23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作为一名“托尼老师”,李文文既是顾客眼中技艺高超的美发师,又是同行眼中一位富有爱心的“公益者”。从事理发20余年,他用一把剪刀、一个吹风和一双巧手,将平凡的发丝变成灵动的造型,不仅让年轻人时尚出众,还常为老人爱心理发,用暖心行动传递着行业温度。

“一把剪刀”开启奋斗之路

4月的一天,天空飘着小雨。在绵竹市滨河路三段的一家理发店里,刚刚给顾客剪完头发的李文文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老李,我帅气的发型靠你了。”一位顾客的到访,让李文文又忙碌起来。

李文文是这家理发店的店长,从事理发已经20余年。他身材微胖、面容和善,一双眼睛总是带着笑意,让人看了便觉亲切。顾客们都说,找他理发就像和老友相聚,既舒心又惬意,手艺更是没得挑,总能剪出让人满意的发型。

“读书的路子走不通,那就学一门手艺,至少能养活自己。”李文文面带羞涩地说,那时候他年纪小,家里条件也一般,没太多选择。后来跟着一位师傅学了几年,便开始在理发行业里闯荡。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他背着工具箱四处奔走,却因竞争激烈难以站稳脚跟。创业开店时,又因资金、管理等问题,店铺最终无奈倒闭。尽管生活带给他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想过改行。他深知,理发这门手艺,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一生的热爱。

从最初青涩的学徒到如今技艺精湛的能手,李文文凭借着对理发行业的执着和热爱,不断探索新的技艺与风格,每天都花费一些时间对着头模进行操练。为了达到理想效果,他常常一个发型就要练习几百遍,直到手腕酸疼、红肿。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文文精湛的技术以及耐心的服务态度,让他收获了一批“铁粉”,有的甚至一家三口都在他那儿剪头发。

“一把剪刀”传递行业温度

“婆婆,夏天来了,头发给你剪短点可以吗?”日前,在东北敬老院,李文文和同事们一起为老人们进行爱心义剪。他们耐心细致地询问每位老人的理发需求,根据他们的喜好和脸型,精心设计并修剪出合适的发型。理发过程中,还与老人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现场气氛温馨融洽。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开心满足的笑容,李文文心里也满是欣慰。

理发店的工作越发忙碌,事业也蒸蒸日上,李文文却将目光投向了公益之路。他定期组织理发师团队,走进社区、养老院,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理发,在每一次剪刀起落间传递着温暖与关怀。“最初我并没有想到‘爱心义剪’会成为我生活中这么重要的一部分。”李文文感慨地说,这一切都源于新冠疫情期间他参与了志愿服务,从此,他便定期去给老人们免费理发。

那时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坚守在一线的工作者们日夜操劳,头发长了都没有时间打理。看着他们满脸疲惫的模样,李文文的心里五味杂陈。“必须力所能及,为这些可敬的人做一点事。”一番思忖后,李文文向我市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征得了同意。随后,他迅速整理好全套理发工具,穿上防护装备后,便匆匆赶往一线工作者们工作的地方。

看到大家因忙碌而无暇顾及的凌乱头发,李文文熟练地操起工具,为他们解决了“头等大事”。在他的感染下,我市一位又一位理发师纷纷响应,陆续加入到这支义剪队伍中。“当为他们理完发,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听到他们那一声声真诚的感谢,我们心里满是感动。”李文文说,从那以后,他决定要把“爱心义剪”这件事一直做下去,让这份温暖持续传递。

如今,这支义剪队伍已成为拥有十余名固定成员的温暖团体,高峰时期更是汇聚了二十余位爱心志愿者。大家怀揣着同样的爱心与热忱,利用业余时间,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乡村的田间地头,为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清爽与温暖。

一把剪刀,它既是展现技艺的工具,也可以传递温暖的力量。“我希望能有更多理发师加入到我们这支队伍中,大家一起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李文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