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美】吴姝音:以气象之名绽放青春芳华
作者:唐妮 李柔 文/图 责编: 唐敏 编辑: 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22
“根据回波显示,受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我市部分地方有4级到6级阵性大风,局地可达7级或以上,并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4月21日上午,在绵竹市气象局气象台内,工程师吴姝音像往常一样,一边紧盯雷达回波,认真分析各类气象资料,一边及时在各个平台上发布气象信息,提醒市民做好防范措施。 今年是吴姝音投身气象事业的第七个年头。工作以来,她潜心学习和钻研气象业务,始终把为政府和人民提供最精准、最及时的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预测每一次天气变化过程,用心用情守护一方安澜。2024年,吴姝音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从小耳濡目染 她成为风雨气象人 “我的父亲是一名气象人,他在海拔4000余米的甘孜州理塘县从事了近40年的一线气象测报工作…… ”说起父亲,吴姝音的话语里有着掩饰不住的骄傲。她直言,自己的职业选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父亲的影响。 吴姝音出生于1996年,从小跟随父亲在理塘县长大。“小时候,我对父亲的工作充满了好奇,电闪雷鸣下暴雨时,人人都要往屋子里跑,可父亲和同事们却往观测场跑。”吴姝音说,她每天都要跟随父亲一起去上班,在高原上观测空气的干湿度,听父亲教她如何分辨不同的云层,是她童年最乐此不疲的趣事。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对气象工作产生了兴趣。 2019年,吴姝音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业后便进入绵竹市气象局,成为了一名风雨气象人。那时的她豪情壮志,却很快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我在大学里学得更多的是气象预报知识,工作后发现气象观测也格外重要。”即使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面对众多自动化气象观测仪器,吴姝音无从下手。为了能更快融入工作,她经常跟在单位前辈身后观察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很快,她便熟练掌握了各种仪器的操作流程和工作原理。每次狂风暴雨时,只要气象观测设备出现了故障,吴姝音总会冒着风雨到观测场进行维修,保障了重大天气过程中上传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图由受访者提供 凭着对气象工作的一腔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吴姝音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业务能手的转变。2022年,她获得第五届四川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一等奖;2024年,在第十七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跻身全国前30强,实现省级到国家级赛事的阶梯式跨越。 通宵达旦观云测雨 她成为防灾减灾“吹哨人” 气象局作为政府部门决策的“发令枪”,肩负着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责任,而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则是每个气象人不懈的追求。 ▲图左为吴姝音 2020年8月15日晚上11点,大雨滂沱,绵竹市气象台值班室灯火通明。吴姝音与同事坚守在卫星云图前,仔细观察着降雨实况,字斟句酌编写气象材料,一小时一次进行雨情通报……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层层升级;雨情现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滚动发布;微信、钉钉、电话,一刻不停。暴雨中,吴姝音不分昼夜地忙碌,为市委、市政府抗洪抢险科学决策部署当好“吹哨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2022年7月到8月,绵竹遭遇持续性高温热浪天气,极端高温频现。为全力做好主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吴姝音开启了24小时值班模式。白天,她和同事顶着烈日抢装区域自动气象站,不断完善无人区的监测网络;夜晚,她值守在气象台,持续进行加密天气会商,实时滚动预警预报和联防联动,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了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零漏报。 “气象局的工作其实是365天工作制。特别是每年汛期,通宵熬夜值班更是家常便饭。”吴姝音告诉记者,每次在经历了不眠不休的坚守后,当乌云散开、阳光重现之时,她总会由衷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图由受访者提供 除了日常的天气观测预报外,吴姝音还积极投身到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她深知气象知识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性,经常走进社区、学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气象事业关乎国计民生,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可能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保障。”吴姝音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她将继续发挥“司天为民 科学严谨”的气象精神,立足岗位,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绵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