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绵竹:立足锂电新材料产业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娟 牟文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02    

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锂电项目投产见效,一项项创新研发成果初显……春日的绵竹,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日前,记者走进绵竹新材料化工园区看到,四川能投德阿锂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锂盐项目正在进行联调联试和最后的收尾工作。

“自公司入驻园区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园区提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和支持。同时还为公司配备了产业助理,提供了一对一的定点帮助,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四川能投德阿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长江表示,目前,公司年产3万吨锂盐项目已基本实现机械竣工,进入回转窑炉点火投料阶段,预计在今年7月底实现达产达标,今年底实现年产5500吨锂盐产品。

四川能投德阿锂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锂盐项目是省级和德阳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占地288亩,总投资15亿元,项目主要包括1条年产1.5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和1条年产1.5万吨氢氧化锂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就业岗位460个,带动就业人员1000余名,预计实现年产值约24亿元,年税收9600万元。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同样,作为省级重点项目的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也在德、绵两级产业助理的精心服务下,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在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二期建设现场,随处可见忙碌的工人。大型起重机伸展着钢铁巨臂,将沉重的建筑材料精准地吊运到指定位置;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忙着拧螺丝、敲砖石、搬建材;焊接火花四溅,装吊车忽高忽低,推土机来来回回。项目建设如此紧迫,主要源于市场需求。

“目前项目二期建设已接近尾声,硫酸装置已具备开车条件,预计4月中旬可实现试车、试生产和正常生产,配套的磷酸铁装置也将于4月底进行调试和试生产。”德阳川发龙蟒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付勇说,要抢抓当下锂电新能源材料风口,必须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后,能实现年产值13.5亿元,将形成全国首个集“铜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

火热的项目建设背后,是德阳川发龙蟒新材料有限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板块、进军磷酸铁锂产业的坚定步伐。在我国“双碳”战略的引领下,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具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德阳川发龙蟒新材料有限公司将坚持“稀缺资源+技术创新+产业整合+先进机制”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深耕“铜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低碳产业链,朝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精细磷酸盐和新能源材料企业不断迈进。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园区首开区也在绵竹的聚链中成势。2024年,绵竹两个化工园区成功扩区,国城锂业开工建设,成为全省化工园区扩区后首个百亿产业项目。绵竹高新区获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省级验收。新市化工园区规划环评取得省级审查意见,新材料化工园区规划环评通过技术性审查。绵竹市尽一切可能挤出财政资金、环境容量、土地指标、人才资源支持园区建设发展,加快完成“一园一策”整治提升事项。能投锂业、帝科银浆、恩泰水膜、医净纳米等项目建成投产,东电银粉、磷泰新材、川发龙蟒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四川佰腾、湖州超钠、中聚和成等项目加快前期筹备。化工园区首开区初步成型,点亮了绵竹重铸辉煌的星火。

“拼”字当头,乘势而进。绵竹市将持续在优化市场准入、金融政策、政务服务上下功夫,精准施策、破解难题,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营商环境稳步提升。同时,坚持招大引强,持续抓好在谈项目的跟踪,确保招得进来、落得了地、结得出果,力争项目早建成,发展早见效,不断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