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教育】这堂思政课“走新”又“走心”
作者:李露平 文/图 责编: 李莲 编辑: 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3-18
小学生思维跳跃,怎样让新时代的思政课“圈粉”儿童?绵竹市夏时江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给出了答案:将家乡历史、名人故事、社会民生等热点话题转化为鲜活的思政素材,让绵竹故事“带着热气”“接着地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真正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 “民族英雄岳飞曾给紫岩先生张浚写过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当时,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到前线督战,岳飞写了这首诗送行,这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的佳作……”日前,在川师绵竹附小校园内,绵竹市夏时江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川师绵竹附小教育集团汉旺校区副校长李永久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思政课。他将家乡故事转化为思政素材,以绵竹名人张浚、张栻父子,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三代人的故事为主线,课堂变得既有趣又有料,学生们沉浸在课堂里,让思政教育入脑又入心。“越了解绵竹,越热爱绵竹。越熟悉家乡传统文化,越热爱中华民族。”李永久告诉记者,他在备课时,不仅将绵竹地域文化因素和思政课创新结合,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还将思政课上到博物馆、名人馆、实践基地等,思政课接地气了,学生爱听了,讲起来也更精彩了。 绵竹素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之誉,名酒文化、年画文化、南轩文化、三国文化、年俗文化等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编织出一幅绚烂的文化图谱,为学校思政课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只有让思政课‘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我们持续创新思政课堂,着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乡文化和学校文化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各环节,让学子们不仅爱上家乡、建设家乡,更要激发文化自信。”绵竹市夏时江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夏时江说,讲好思政课,既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验,也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挑战。他们在创新思政课上课模式中,不仅将思政课堂上到了田间地头,通过体验劳动之乐,培养吃苦耐劳与团队精神;还走进市人民法院、市融媒体中心等政务服务一线,开展实践活动,感受别样思政学习体验。此外,还通过开设“行走的思政课”,成立家校电视台,学生参与影视制作,让理论知识既接地气又有温度。 近年来,市教体局通过深入挖掘绵竹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传统文化与民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措施,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们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过程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该局还将在内外兼修上下功夫,将承载培根铸魂的使命、价值引领之重任的思政课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融合并进,把学生的成长历程与发展空间拓展至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