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绵竹:“大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棚”勃发展
作者:唐妮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2-24    

凛冬之际,寒意笼罩,绵竹市各个蔬菜大棚内却温暖如春,绿意葱茏。棚内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忙着对蔬菜进行管护采摘,一幅冬日乡村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12月19日下午,走进什地镇乐松种植合作社育苗大棚内,仿佛进入了一个温暖的世界。苗盘上,一株株辣椒苗青翠欲滴,孕育着致富的希望。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为苗盘覆盖上二拱棚,为菜苗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 

“冬季种植蔬菜,温度和湿度是关键。有了温室大棚,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蔬菜的生长。”乐松种植合作社工作人员刘国强告诉记者,辣椒育苗时,温度需要时刻保持在10℃以上。为了防止降温时棚内热量流失,合作社通过添置大棚保温被、二拱棚和地膜等进行人工增温,避免因低温冷害天气造成蔬菜减产。“辣椒苗从10月底开始育苗,在大棚内生长60至70天,在春节前后便可实现移栽,成为市民菜篮子里的时令春菜。”

乐松种植合作社共发展温室大棚125个,最高峰时可同时育苗上万盘,包括散花菜、娃娃菜、红油菜、辣椒等。凭借着丰富的大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合作社的大棚蔬菜一年四季不断茬。对于当地村民而言,除了流转土地获取租金外,还能就近务工。“蔬菜大棚建在家门口,在这里务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了。”村民李大爷说。

12月20日上午,在麓棠镇民乐村1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格外显眼。大棚内,冰菜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碌采摘、包装,好一幅令人沉醉的冬日“丰”景。

“今年是我们第一年种植冰菜,一共种了44个大棚,共计16亩,亩产大概在8000余斤,按每斤5元计算,预计这一季的产值能达到60余万元。”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二磊表示,合作社从11月中旬开始陆续采摘冰菜,将一直持续到明年5月。在销售方面,他们和客户达成了订单式销售,采摘下来的冰菜会在第一时间销往成都、重庆等地。 

记者看到,44个现代化高标准大棚都已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冰菜育苗和日常管护的效率,降低种植成本。“我们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扶持,流转村里的闲置土地,兴建起这些现代化高标准大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务工。”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徐藤禄说,今年8月,大棚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租金4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大棚的租金将60%用于村民分红,40%用于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渠道,促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绵竹市紧紧围绕强产业、扩面积、提产量、增效益的整体思路,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产业。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方式,在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精准化培育上做文章,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让蔬菜一季种植变成多季种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共发展大棚蔬菜种植2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