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绵竹:盘活闲置资产 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罗天琪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2-10
破旧的校舍焕发生机、闲置的土地有了用武之地……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绵竹市做深做实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释放两项改革红利。 盘活闲置校舍 丰富旅游业态 一堂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一次次校外生动的实践在广济镇金山集镇社区闲置校舍进行。学生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热闹的景象让这处闲置校舍又“活”了过来。 2019年,随着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金花镇被划归到了广济镇管辖范围内。到了2021年,由于学生数量减少,金花学校被并入广济学校,金花学校校舍就出现了闲置。如何盘活国有资产,让闲置校舍产生效益?2022年12月,绵竹市投入100万元财政资金,对闲置的金花学校校舍进行翻新改造,打造成绵竹市教体局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文旅专业实训基地,于202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实训基地占地面积7020平方米,设置九间教室、十多个功能室,配备了食堂、宿舍等,一次性能容纳200余名学生开展活动。 “基地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承接了中小学研学游、国防教育等多项活动,为解决当地群众就业,丰富周边旅游业态打下了坚实基础。”广济学校安办主任刘华表示,实训基地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接待能力,让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 荒废河滩地 焕发新生机 日前,位于汉旺镇天池村的正华青少年体智拓展训练基地内人声鼎沸,绵竹市中新友谊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这是我市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镜头之一。 然而,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土地曾是一片荒芜的河滩地。这处河滩地位于汉旺镇天池村绵远河畔,占地面积超过100亩。过去,这里遍布乱石、泥沙混杂、杂草丛生,无法进行耕种,成了一片荒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加上周边村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河滩地逐渐成为垃圾场,环境日益恶化,脏乱不堪。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2024年4月,我市通过第三方代理机构,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招租的方式成功将这片闲置的河滩地出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如今,以军旅体验为主题的青少年拓展中心在这片河滩地上拔地而起,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军旅生活,还能锻炼身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河滩地的有效利用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已开展了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游、劳动实践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接受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绵竹正华青少年体智拓展训练基地负责人谢正华说,下一步,他们将丰富基地业态,打造成集研学、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近年来,绵竹市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将原本无人问津的资源转化为文化活动中心、停车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让闲置资产成为丰富群众生活的‘增味剂’。”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主任饶发杨表示,未来,我市将继续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增添更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