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绵竹说】王小双:以法治之光护佑花蕾成长
作者:唐妮 曾海峰 文/图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0-12
2014年10月,24岁的王小双考入绵竹市人民检察院。10年来,历任检察院控告申诉科书记员、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王小双就始终把普法和关爱未成年人成长作为自己事业的毕生追求,以一片赤诚之心为少年儿童撑起法治“保护伞”。 真情守护 让花朵“向阳而生” 控告申诉科是检察院的窗口部门,时常需要接待来访群众,并负责受理与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也正是因为有了在控告申诉科的工作经历,让王小双接触到了不少深陷困境的少年儿童,孩子们悲惨的遭遇,总让她心怀牵挂。 2015年,王小双在检察院公诉科了解到未成年女孩周珺(化名)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彼时,周珺刚上小学,此案件属于猥亵幼女案。王小双立即向上级汇报,建议对其实施司法救助。 按照司法救助流程,王小双和办案检察官一同来到周珺家里了解情况。“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无论我们询问什么,她总是低着头沉默不语,性格颇为孤僻。”王小双回忆道,遭遇如此厄运,如果不进行及时引导,无疑会给女孩的一生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为了真正走进周珺的内心世界,帮助她尽快摆脱被侵害带来的心理阴影,王小双常常去看望周珺,时刻关注她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她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导,并自己掏钱为小女孩购买学习用品和衣物,耐心为她辅导功课。慢慢地,周珺逐渐敞开了心扉,性格变得开朗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后来,绵竹市人民检察院以对周珺进行司法救助的案例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鱼心》,获得了全国首届“新时代、新检察、新影像”检察视频作品大赛优秀奖、第三届“平安中国看四川”三微作品优秀微电影作品奖。 “周珺的案件并不是个例,我常常在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些小女孩,让她们在成长过程中远离不法伤害。”王小双意识到,只有让孩子们真正掌握到预防侵害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她结合检察机关法治宣传的职能,将预防性侵害融入到普法工作中,并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宣讲课件,编制通俗易懂的卡通手册,以“小双姐姐讲故事”的形式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到预防性侵害的相关知识。 积极追求 普法是她一生要做的事 近日,市人民检察院“小双姐姐讲故事”团队走进绵竹中学,为同学们送去内容丰富的法治宣讲课。课堂上,王小双结合检察履职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以案释法、故事说法等形式,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性侵害、反校园霸凌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引导大家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从2015年至今,“小双姐姐讲故事”的足迹遍布学校、村(社区),宣讲多达200余场,讲故事的内容也从预防性侵害扩大到校园欺凌、远离毒品、电信诈骗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王小双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检察官加入到“小双姐姐讲故事”的团队中来,大家都成为了“小双姐姐”,共同为保护未成年人贡献力量。而市人民检察院也以“小双姐姐讲故事”工作团队为载体,构建起“普法为先、办案保护、多元救助”的三维未检工作格局,联合多部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小双姐姐,上次你到我们学校讲了关于校园欺凌的内容,我以前经常被同学欺负,听完你的课,我学会了正确处理,现在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已经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同学们也对我友好了……”这是我市一名小学生写给王小双的信,她珍藏至今,成为她坚定前行的力量。她告诉记者,通过多年来法治进校园宣讲,一方面孩子们预防不法侵害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法治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村(社区)主动邀请他们团队给孩子上法治课。
如今,作为绵竹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王小双积极履职,通过日常办案、基层走访,倾听群众呼声,形成了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建议》《建议利用学校家长课堂平台,将未成年女性的自我保护纳入家长学习课》等提案。同时,依托红领巾巡讲团成员、市关工委宣讲团讲师、市妇联幸福使者母亲课堂讲师的身份,不断扩大法治宣讲覆盖面,为助力全市基层法治建设献计出力。 2018年,王小双成为德阳地区唯一一名入选“四川好人榜”的四川好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笑着说,“普法是我一生要去做的事。”她将继续秉持一颗热忱、真诚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