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以初心筑梦 以使命育才
作者:李露平 牟文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9-18
——记第二届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绵竹中学教师李双见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教育的长河中,他用无限的爱心、渊博的知识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学生,年年月月,点亮星辰。他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全面的专业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日朝朝,浇灌芬芳。他就是第二届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绵竹中学教师李双见。 铭记初心 做倾心教育的燃灯者 “纳皮尔发明了对数之后,使得天文学家的寿命增加了一倍,说明对数的重要性,它在减少运算量当中有非常好的作用......”在绵竹中学高一(1)班教室里,李双见正在给同学们上数学课。大家聚精会神、饶有兴致地听着学着,一节课下来意犹未尽,纷纷围着李双见请教更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教19年来,李双见一直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高中数学它不像语文那么富有想象空间与生动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些枯燥无味。”李双见说,如果上课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爱学还忘得快。如果用大量与数学有关的历史故事、生活趣事等作为课程知识切入,在循循善诱中实现教材内容的难点简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轻松掌握。 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事业。在自我提升中,李双见努力钻研教学,紧紧抓住教改的契机,结合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讨,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研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养。在数学课堂上,他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以老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逐步形成了“诱导激趣——主动探索——启导总结——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李老师平时上课非常幽默,通过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讲得浅显易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学生贾子涵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来,李双见先后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10余篇高中数学专业文章,参研省级课题“高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指导学生参加2020年和2023全国高中数学联赛4人次获得省二、三等奖;2015年至今承担创新班教学工作,在高考中取得绵竹籍高考第一名的考生均是他所带学生。 育人润心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早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办公桌上,李双见翻开珍藏已久的笔记本,那段温暖而感动的往事浮现在眼前。“一次晚自习,学生以各种理由让我来到班上。刚开始我还有点生气,以为是他们搞恶作剧。来到教室后却发现,他们不仅为我准备了生日蛋糕,还递上了亲手制作的纪念手册,里面全是我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李双见说。 这一次充满爱的互动,让李双见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具象化。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李双见都以无私的“爱”与精细的管理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他会陪学生晒着太阳、淋着雨军训,会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和学生一起跑早操,会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和“爱”的核心含义。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李双见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引导学生立足于“广”、着眼于“深”、致力于“新”,帮助他们找准方向、找到兴趣,博闻广识、深耕细作,秉持求真精神,永葆好奇之心,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李双见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无私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出来,指导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樊思琪曾是李双见的一名学生,如今以实习老师的身份再次成为了他的一名学生。“李老师一次次耐心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敢于直面课堂,也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如何做好课堂引入,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怎样备好一节课等等。”樊思琪说,未来,她将以李双见老师为榜样,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每到高三最后一课,李双见都会将“永远积极向上”作为毕业寄语送给自己的学生。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永葆对人对事的积极态度,争当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股力量。李双见表示,将继续认真勤恳地教书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愧无悔三尺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