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命运赛跑 用双手打拼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10-12    
  与命运赛跑 用双手打拼
  ——记身残志坚的肢残人士黄仲之


  面前的这位中年男人,穿着一身黑,端坐在缝纫机前,娴熟地摆弄着手中的布料,双脚有节奏地踏着身前的缝纫机。直到他准备拿着布料去熨烫,记者才发现他腿脚不方便。44年前,因为小儿麻痹症,黄仲之腿部落下了终身的残疾。44年后,他拥有一家属与自己的服装加工厂。从一无所有到发家致富,这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中年男人一直以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同命运赛跑。
  走进老黄的服装加工厂,记者看到在四间20平米的瓦房构成的厂房里,陈列着平缝车、锁边车、双针车(平底、链式)、坎车等30余台制衣设备,旁边堆着厚厚的一摞布料,20位职工正在忙碌的工作。“黄老板厉害得很哦,手艺又好,我们这么多人全靠他生活。”其中一位女职工抬头说道。
  老黄坐在工人的最前面,他正在忙碌着将一条长裤缝边,缝至裤子转弯处,他手放慢,五指轮流转动手中的布,脚也要适时的放慢速度,待布料完全转过成直线,一脚走出头,缝出直线。
  “现在有了电动缝纫机工作起来轻松多了。”做了12余年裁缝,老黄脸上挂满笑容,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电动缝纫机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嘴角上一抹微笑,竟让眼前这位老裁缝忘却了入行12年来残肢承载了多少踩缝纫机时的疼痛。
  因为残疾,老黄的童年生活显得不同寻常。当别的小孩在田坝里你追我赶的时候,老黄选择了在家帮着年迈的婆婆拉布条、做布纽,他的童年回忆几乎全是关于服装工艺。“因为身体残疾受限制,找不到活路,别人都不愿意要我,就算要了也给最低的工资。”回想起人生道路中的种种坎坷与艰辛,老黄轻轻地垂头不语。
  也许下一站,幸福会来敲门。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老黄决定外出打工。他拎着一个箱子,独自走南闯北,先后在成都、西安、兰州等大城四处辗转,最终他选择了在珠海落脚。而这一立足就是整整12个年头。
  谈起在珠海的打工生涯,老黄印象最深的是刚进入一家港资企业头一年时的磨练。想学门手艺,却苦于无人引路。“那些老师傅们不愿意将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经验和手艺传给外人,加上我残疾,学起来困难也大,老师傅做手工都是一个人在一间小房子里做”说起往事,老黄仍心有不甘。“我没有放弃过,工厂忙的时候我就帮师傅递东西,时间久了,他就让我给他打下手。”在小房子里,老黄看师傅做工时的手势,自己琢磨用拉筒,练习打磨水纹、波纹、复古样式等细节。“别人能做的,我还是同样能做;我喜欢劳动,人这辈子要忙才有意思,要在忙碌中过生活,这才有乐趣。”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老黄的勤奋钻研下,他最终赢得老板的赏识,将他提拔做管理工作。
  辗转飘零多年的老黄转眼到了婚娶之年,虽然结识了不少或正常、或残疾的女性朋友,却没有一个女孩愿意与他相守一生。最终在珠海,他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在热恋的第二年,他与恋人结婚,第三年生下了儿子。
  有了自己的家庭,老黄也明白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用打工的积蓄回乡办起了现在的加工厂,还和妻子在家经营起了副食店。眼下加工厂和副食店经营顺利,家庭生活也较宽裕,但是老黄仍然对自己有更多期许。
  “为了生活只有想法设法地找事情做,自己挣到的才是最实在的。我虽然带残疾,但是我能够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就算80岁了,我还是会靠自己养活。”老黄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