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活动】浸润传统文化 传承红色精神
作者: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8-21    

——四川天一学院健康产业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来我市开展文化调研活动侧记 

  7月上旬,四川天一学院健康产业学院的“志在天一,红色行者”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绵竹市汉旺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文化调研活动。旨在通过了解和传承绵竹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艺脉永相承

实践团队在汉旺镇调研的第一站是林代辉的文创基地。林代辉不仅是一位创业者,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自幼对绵竹年画充满热情,从事绵竹年画创作已有近30年的时间。

“制作一幅年画大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林代辉指着一幅已经完成的年画作品,向实践团队成员们详细讲解了绵竹年画的制作流程。

  多年来,林代辉不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绵竹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1998年,他萌生了将年画与陶器相结合的想法,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成功地将绵竹年画烧制在陶瓷板上,制作出深受顾客喜爱的陶版年画,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为绵竹年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林代辉的文创基地,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聆听了关于绵竹年画的历史与创作的讲解,还亲身体验了陶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从泥土到成品,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着匠心与智慧。大家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绵竹年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任何一门艺术都必须不断创新,突破新境界,敢于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林代辉对创新与传承的辩证思考,引发了实践团队成员们的深思。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林代辉的经历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根基则在于对传统的尊重与理解。

陶画绘红心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们参观了汉旺镇的红色文化遗址,与当地的革命先辈后代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探讨了绵竹的红色历史与革命精神。

  林代辉创作的《红星耀中国》等陶版年画作品均突出了红色主题。他认为,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艺术作品应当反映时代精神,并激励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林代辉对革命精神的热情传承,也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团队成员。

实践团队成员们还深入绵竹市的其他文化遗产地,与当地居民互动,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与期待。

  此次文化调研活动让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收获颇丰,不仅对绵竹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到了很多绵竹年画的创作知识,更加深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同时,大家也重新认识了红色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文化调研活动为起点,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