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杨林:耗时42年,让两粒绵竹种子扩繁至500余株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8-16
两粒禾本科植物绵竹的种子,经过42年精心管护, 到如今扩繁到500余株。在保护、繁育绵竹这种独特植物的道路上,他呕心沥血,痴心不改。他就是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原生物教研员、退休教师杨林。 ▲杨林在测量绵竹的竹节长度 在绵竹这片土地上,绵竹这种植物如同隐匿在时光深处的珍宝。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幸分苍翠拂波涛”为绵竹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让绵竹地名及绵竹植物的美名流传千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绵竹人民公园杨锐广场前的绵竹 1982年7月,杨林从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绵竹中学任教。当他初次踏入绵竹人民公园,看到杨锐广场旁栽种的绵竹时,瞬间就被其独特的风姿所吸引。亭亭玉立的绵竹,生机盎然,修长的竹节,众多的小叶片,整齐地展现在一个平面上,节下的玉环和绵绒毛,更显其与众不同,层次分明,无不彰显着它的清秀端庄与优雅层次。 ▲杨林在绵竹中学初中部回澜塔下的绵竹前了解绵竹长势 1982年10月的一天,正在绵竹中学办公室备课的杨林,被学生向远红和马代全告知回澜塔下的绵竹开花了。这一意外发现让他又惊又喜,迅速前往现场进行查看。初步判断绵竹因地下茎不走鞭,竹茎蔸多年拥挤导致营养不良而转向有性生殖。杨林深知竹类种子的珍稀,一般情况下,竹子要经过60年才开花,他期待能收获成熟的种子,最终如愿得到 3 粒绵竹种子。 为了探究绵竹的奥秘,杨林将绵竹的花絮和部分枝叶制作成浸泡标本,当年寒假时,送到四川大学生物系请方明渊教授鉴定。然而,在那个科技和经费都匮乏的年代,此事无果。但杨林并未放弃,他将仅有的两粒绵竹种子播种在花盆里,精心呵护。 第二年春天,花盆里的两粒绵竹种子开始生根出苗,茁壮成长。然而,生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们寄居于乡下亲戚家后院时,因藤蔓遮阴和幼笋遭猪狗伤害,生长状况不佳。直到1995年,杨林流转到东北联合村小学闲置的学农基地后,才为绵竹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杨林在汉旺镇新开村繁育绵竹 好事多磨。2005年绵竹电力公司扩建,绵竹被迫移栽;2008 年“5·12”大地震后,电力公司再次扩建,绵竹再次移栽;2014年城市发展,绵竹又迁至汉旺镇新开村3组;2017年因S216公路建设,绵竹第6次移栽至新开村8组。 历经29年的风雨波折,杨林在多次移栽中不断摸索创新,终于找到了全竹冠、全枝叶的带大土球移栽的方法,使得绵竹在移栽中仍能正常出笋。就连2022年隆冬时节的移栽,也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正因如此,在最后几次移栽中,出现了当年正常出笋的喜人景象。 ▲杨林繁育的绵竹在2022年冬季移栽在绵竹市委党校 2年来,杨林为保护和繁育绵竹痴心不改,始终坚守初心,用自己的行动留住绵竹历史的根脉,贡献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力量。如今,杨林的花木园里几十丛绵竹已繁茂生长至500余株,他与绵竹植物的故事,不仅诠释出杨林的坚持与热爱,更是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篇章。 ▲亭亭绵竹风姿绰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