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绵竹:向“新“而行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露平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8-0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一系列部署以改革进一步塑造新动能、激发新活力。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场“竞速赛”,绵竹市各大企业结合发展实际,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凝聚向“新”而行的共识,积聚以“质”致远的合力,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新质生产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走进位于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四川六方钰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感扑面而来。精密设备上,电子陶瓷基板正被“精雕细琢”,一块块只有0.05到2毫米厚的电子陶瓷基板正在被烧结或切割。

四川六方钰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绵竹市2019年引进的由清华大学陶瓷专家刘志辉博士为首的国内微电子领域多名专家共同创立的一家从事高端电子陶瓷材料以及薄膜电路、HTCC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科技创新型企业。经过几年的产品研发、客户验证等工作,该公司已拥有多家大型央企研究所、上市公司等核心客户。2023年初步实现了产品批量供应,全年完成产值2069万元,同比增长192%。2024年上半年,在克服行业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产值1266万元,同比增长38%。

“我们以高性能电子陶瓷基板及射频/光电陶瓷元件起步,并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逐渐向前端高性能陶瓷粉料和后端多层陶瓷电路延伸,最终成为电子陶瓷领域的垂直整合型标杆企业。”四川六方钰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李燕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电子陶瓷材料行业的领先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公司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以推动技术创新为驱动引领,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努力在科技创新中走在前列,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为绵竹加快建成三个千亿产业园区、挤进全国百强县不断积蓄科技动能。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在位于我市玉泉镇的绵竹中科水产有限公司,通过采用人工配置海水,真实模拟海水环境,设置恒定温度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已于今年7月实现了“绵竹产”。

记者在对虾养殖园区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养殖池整齐排列在地面上,经过全套水处理系统排出的养殖用水不停翻转,水面掀起朵朵浪花,一只只活力十足的南美白对虾在水中游弋,色泽透亮,个头均匀。

在该公司会议室内,企业员工们正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烈讨论着会议提出的各类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信息。

“海鲜陆养”模式是海洋产品内陆化生产的新模式,也为生态农业创新和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绵竹中科水产有限公司携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封闭恒温循环水养殖模式,打造一个模拟自然海洋生态的养殖环境,为海水鱼虾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实现零排放、零添加、零污染的智能化绿色水产养殖。目前,已建有现代化全封闭恒温循环水养殖生产线2条,标准化育苗生产线8条,养殖水体大概是一千立方米。

“得益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技术支撑,整个养殖过程已经实现饲养自动化、尾水处理自动化、水质监测实时化,南美白对虾存活率为80%左右,年产达6万斤。目前正在研究南美白对虾的病理与药理以及无人化养殖车间的智能设备。”该公司负责人成世明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为新时代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家创新型的农业科技企业,公司将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携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做好内陆地区无抗水产品的技术研发。同时,加强与更多科研机构和各大院校的合作,研究更多的绿色水产品,力求实现更多新突破。通过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水产品。

蓄“新”赋能,以智提“质”。当前,绵竹市各大企业正保持定力、把准方向,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努力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以更优质高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为绵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奋力书写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