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风采】陈磊:以民心为己心 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作者:唐妮 廖辉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8-05    

夏日的汉旺镇天池村,群山巍峨,满目青翠。午后,该村党委书记陈磊忙完手中的工作后,前往天池小区和村民们拉家常,同时将大家普遍反映的民生事项仔细地记录在工作笔记本上,以便更好地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和退役军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群众过得更好,是一件幸福的事。”简单朴实的话语,饱含着陈磊对家乡发展和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声。2005年,陈磊参军入伍,2010年,他怀着对故土的挚爱和干事创业的激情退役回乡。从村党支部委员、村团支部书记到村党委书记,14年间,陈磊以民心为己心,坚持“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志”,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冲锋在前、奋勇当先。今年,他被评为德阳市最美退役军人。

创新基层治理 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天池小区里,绿树环绕、温馨整洁,三三两两的居民或散步聊天,或运动休闲,一派和美的生活景象。 

“5·12”特大地震后,天池村整体异地安置在位于汉旺镇新城内的天池小区。“大家原本常年居住在山上,搬下山住进小区后,在生活各方面都有些不太适应,邻里间矛盾也比较多。”怎样让村民更快地适应小区生活,打造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是陈磊当时始终挂在心上的“大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是第一要务。”陈磊说,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完善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同时,聚焦“和美乡村”目标,打造小区“三分钟服务圈”,及时为群众化解家里事、邻里事,广泛宣传政策,解决难题,和畅了村风民俗。带领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治乱清违行动,清扫公共区域,擦亮了村庄底色。

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天池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陈磊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起乡村少年宫,秉承公益性、普及性、整合性的原则,大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每周定期开展德育培育活动、文体娱乐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竭力做到活动有新意、程序有组织、安全有保障,助力该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发展特色产业 走出“靠山吃山”新路子

天池村境内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山间重楼、黄连等中药材和早竹长势喜人,村民们满怀喜悦地期待着丰收的到来。

陈磊刚退伍回乡时,天池村正处于“5·12”特大地震后的低迷期,村民们原本赖以生存的采矿产业随之没落,许多人面临着失去经济来源的困境。 

“大山是一座宝库,不仅有矿产,还有其他丰富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呢?”面对困境,陈磊没有气馁。他时常往返于大山和小区之间,一边查看山里的资源,一边走访了解村民的想法。通过多次外出学习,结合本村实际,陈磊认为发展林下种植产业能够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于是,他立刻邀请专家来到天池村调研、考察,确认可行性后,便和村两委其他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动员,鼓励村民利用林下资源种植重楼、黄连等中药材。

2023年,在得知种植早竹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把村集体林地充分利用起来的信息时,陈磊立即开始了新一轮“回归大山”行动。他多次向镇上和市级部门争取惠农政策和专项资金,发动全村大规模种植早竹,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竹林对外承包,预计每年能产生100万元经济价值,将大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然而,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记得有一年7月份,正是药材种植的关键时期,一场暴雨冲断了进山道路,不仅给群众带来安全隐患,也阻碍了农资的运送。”陈磊说,一旦封了路,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势必大受打击。不能等、不能拖!陈磊立即带领村两委工作人员带头进行路面清理抢修,以最快的时间抢通道路,为中药材种植提供强力保障。

联系惠农优质农资、搭建销售渠道、邀请专家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陈磊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天池村林下中药材和早竹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亩左右,共有20余户村民参与林下种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也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 

日子变好了,村民们也越发信赖陈磊,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只要群众信任我,我必将以敢打硬仗的决心,敢打必胜的血性,在新的战场上勇往直前,忠诚践行‘当兵保家卫国 退役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陈磊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