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高考招录,小心这些“陷阱”
作者:周韵 曾海峰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7-19
近期正值高考录取阶段,各类涉考涉招诈骗进入高发期。民警提醒,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考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甚至披上信息化的外衣“以假乱真”,广大考生和家长在等待录取结果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家住汉旺镇的小王是一名艺考生,今年高考结束后,她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艺术类学校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是提前招生,需要提前缴纳学费。考虑到学校不错,小王很是心动,于是决定和家人商量报名。“当时对方一直说名额紧张,催促我转账,我才意识到是个骗局。”小王说。 “在高校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家长的急切心态和侥幸心理,谎称能够拿到各大名校的内部指标、点招名额或预留名额,通过‘定向招生’等名义录取考生,有的甚至还伪造公文印章,冒充招生部门工作人员,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民警介绍,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必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 记者了解到,除“定向招生”“降分录取”等招录骗局外,常见的还有“虚假大学”招生、售卖假文凭骗局、虚假录取通知书骗局、虚假申领“助学金”骗局等。 “虚假大学”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乱发文凭。这些学校都是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虚假录取通知书骗局一般是由不法分子通过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虚假申领“助学金”骗局通常为不法分子冒充高校老师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称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以“再不领取就过期”的名义,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报名费”等费用。 高考结束后,还有不少考生会选择在暑期兼职来锻炼自己,勤工俭学减轻家里负担。但因学生因为没有社会经验,容易被号称“足不出户就能赚大钱”的网上刷单所吸引,落入刷单类诈骗陷阱。民警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遇到此类骗局,不要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要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陌生链接不点击”,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其次,市民和考生们也可及时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使APP真正发挥反诈防骗作用,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如果家长或考生发现被骗,一定要及时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