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志愿者】张建军:坚守人道初心 以微光传递大爱
作者:李露平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7-10
“让患者仰卧,头部与躯干处在同一平面。施救者交叠双手,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日前,在绵竹高新区,一堂生动、接地气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课程正在进行。主讲人张建军声音响亮,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现场互动的方式,向学员们普及了应急救护知识。 张建军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市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自加入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以来,她长期坚守在红十字志愿服务中,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辛劳,收获了感动和欢笑,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2023年,张建军被评为“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她也是德阳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红十字志愿者。 张建军和红十字的故事,起源于2008年。那一年,她作为绵竹家人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在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中,目睹了一车车带有红十字标识的医疗、生活物资到达绵竹,一位位身着红十字马甲的医生、护士忙碌于各个救灾帐篷里,一队队戴有红十字标识的志愿者积极参与抢险救灾。 那一抹抹红色触动了张建军的使命感和责任心。2010年,她加入绵竹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成为绵竹市第一批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员。14年来,她参加了30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近800个小时。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张建军最关注的是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和社会独居老人。每周星期六,都是她雷打不动参加“敬老爱老”服务活动的时间。“每个人都会老去,希望通过我们的志愿服务,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守护最美‘夕阳红’。”张建军说,老人年龄大了,自理能力下降。他们需要的不仅是陪伴,更需要时刻关注其个人卫生。除了在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到敬老院陪伴老人们共度佳节外,她还要定期给老人理发、洗头、剪指甲、洗澡,解决老人们的难言之隐。在她的带动下,亲人朋友们也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2013年,张建军参加了省上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并取得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证。从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员到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张建军志愿服务的重心逐渐向应急救护培训倾斜。2019年,她被市红十字会聘为专职应急救护讲师。 角色的转变,让张建军对红十字精神有了更清晰和全面的认识。“现实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家中老人突然晕倒、身边小孩突发气道异物梗阻、运动时心脏骤停、游泳意外溺水……这些意外的急救窗口期非常短暂。”张建军说,如果现场第一目击者掌握了必备的应急救护技能,抓住急救的“黄金”时间,第一时间开展有效的自救互救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因此,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尤为重要。 如何快速普及实用的急救知识,提升公众认识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是社会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为积极推动“救”在身边,助力生命守护,张建军以应急救护讲师的身份,走进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农村,有针对性地向公众传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身体前倾,垂直向下用力!手臂夹紧!”“有节奏按压,保持充分回弹!”“边按压、边数数、边观察伤员的反应!什么时候醒过来,什么时候停止按压!”在每一场应急救护培训课堂上,张建军都不厌其烦地纠正学员的不规范动作。听起来不难的胸外按压,学员们做了几分钟便气喘吁吁。“学的时候一点都不能错,这样关键时刻才能救命!”她已不记得自己重复过多少次这样的话语,但她每次都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随着公众对生命健康越来越重视,应急救护培训也越来越被大家正视和接受,从“求着学”变成了“求着教”。截至目前,张建军已经组织开展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和公益性普及培训220余场,培训红十字救护员6500余人,受益群众达4万余人。在应急救护培训中,她不断总结摸索,改进思路拓宽方法,授课越来越有趣,学员越来越满意。 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有一次,一位学员的小孩因痰卡喉,导致呼吸困难。危急之际,其用参加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学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有效地将孩子喉咙中的痰排出,快速解除了危险。这件事让张建军无比欣慰,也更加坚定了她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信心。 “急救技能应该成为生命的本能,这就是一场与生命甚至死神的赛跑。”张建军说,一个简单的现场救护技能,无论是一双手就能掌握的心肺复苏,还是简单的创伤救护,都需要现场人员争分夺秒、活学活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是责任,更是使命。张建军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中来,和她一起共同托起生命之举,真正从想救、敢救,到会救和能救,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温暖播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