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酒企】剑南春:向“新”而行添活力 酿造高品质“数字美酒”
作者:唐妮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6-18    

  夏日时节,走进剑南春集团公司机械化酿酒车间,整齐划一的窖池群映入眼帘,一台台智能化酿酒设备正繁忙运转,浓烈的酒香扑鼻而来。在包装中心灌装车间,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一小时可灌装1.2万瓶成品酒,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当下,有着悠久历史的白酒酿造产业如何向“新”而行、走向未来?作为川酒龙头企业之一,剑南春集团公司早已在行业内吹起了智能制造转型的“新风”。通过推进科研创新、加快智改数转,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搭建高端数字化酿酒产业链,实现了传统酒企向生态酒企再到“智慧”酒企的巨大转变,奋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投料、清料、蒸煮......在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谷壳蒸煮车间,工人熟练地按下启动键,在各项参数的指引下,谷壳自动清理、连续生产,蒸煮的温度与时间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环顾整个车间,只有几名工人在做着监控和辅助类工作,生产效率却大大提高。

  “以前,我们使用酒甑子进行谷壳清蒸,1吨谷壳需要花费2个小时。如今,通过技改和引进新设备后,5条生产线全部启动,1个小时便可完成19吨谷壳的清蒸工作。”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谷壳蒸煮车间副主任张小林告诉记者,谷壳蒸煮车间于今年年初投入试生产,采用的谷壳清蒸冷却一体机为行业首创,实现了自动化连续生产、智能化集中控制,解决了之前谷壳蒸煮温度与时间由人工控制、谷壳质量一致性差、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白酒品质、促进产能倍增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建谷壳蒸煮车间,是剑南春大力拥抱新质生产力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围绕“智能酿造”的主题,企业注重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集成了许多最新独创的“硬科技”。机械化酿酒保持和优化了剑南春酿造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对包装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AI视觉识别代替人眼,实现对包材(玻瓶、商标、瓶盖)的视觉缺陷检测;实施整合赋码、数据管理、营销管理、产品追溯合一的剑南春二维码项目,实现了产供销环节大数据共享、数字化管理。

  在剑南春微生物研究所里,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操作微生物发酵系统,对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研究,为剑南春酿酒工艺的优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在创新酒体风味方面,剑南春坚持自然生态与酿酒微生物双导向,斥巨资打造微生物研究所,围绕酿酒微生物、生物酶与剑南春酒体2000余种微量风味物质生成的潜在关系进行有益探索,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我们在科研过程中,始终坚持风味与健康并重,加快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运用,持续提升水晶剑南春等产品的质量,并以‘唐时宫廷酒’为基点,皇家剑南春、东方红、高端文创酒联动,不断夯实中国高端名酒的产品格局。”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晓春说。

  凭借着对新质生产力的不断追求,多种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白酒生产各个环节,剑南春的产能、优级酒比率等生产效能得到明显提升。公司克服了经济乏力、行业调整、消费降级等影响,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2024年1至5月,剑南春实现工业总产值124.82亿元,同比增长14.66%;上缴税金47.99亿元,同比增长11.43%。

  “2023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美酒名城’成为了绵竹白酒产区的靓丽名片。对于剑南春以及产区其他白酒企业来说,在提升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酒旅融合、助力酒业投资贸易、提升酒类消费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邓晓春表示,为了办好2024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公司对剑南老街、天益老号博物馆、剑南春酒庄、剑南春万吨陶坛库等进行了提档升级,策划筹备了“剑南春品牌之夜”“唐宫夜宴·千年酒颂”等大型艺术盛典活动,让市民和游客进一步感受剑南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开展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现代化酒企绿色工厂新标杆,推动酿酒品质与节能环保双提升,助力绵竹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