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绵竹:烟叶获丰收 绿叶变“金叶”
作者:唐妮 徐伦汧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6-17
眼下,正值烟叶收获的季节。绵竹市500余亩烟叶陆续成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烟农们采烟、编烟、晾晒的忙碌身影,呈现出一幅幅喜人的丰收画卷。 夏日午后,在麓棠镇石团村烟叶种植基地,成片烟田映入眼帘,一株株烟叶枝繁叶茂、挺拔舒展。烟农们穿梭在烟田中,手法娴熟地将成熟的烟叶采摘下来,并码放整齐,等待装车运输。 “今年天气好,烟叶长势不错,我家一亩多田收了1000斤烟叶。收完烟叶后还能继续种水稻和小麦,一点不耽误农时。”在烟农陈再义看来,烟叶种植虽然工序繁杂,但收益很不错。每年收完自家地里的烟叶后,陈再义和妻子还会到村上的种植基地务工,每月增收3000多元。 晾晒场上,一片片宽大的烟叶被整齐地悬挂在绳子上。经过十多天的自然晾晒,烟叶已经蒸发掉了大部分水分,卷曲的叶片像被染上了一层厚重的黄绿色。“凋萎失水期是烟叶晾晒最关键的环节,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也最为敏感。因此,该村修了20个温室大棚,保证烟叶的晾晒品质。”晾晒场管理员赵永会每天都会到大棚内查看好几遍,仔细检查烟叶的晾晒情况,及时调整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烟叶出现发霉、腐烂的状况。 麓棠镇种植烟叶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年来,该镇立足本地优势,将叶烟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石团村村两委还成立了绵竹市孙家林烟叶种植合作社,多次与河南农业大学烟叶研究所、长城雪茄公司和德阳烟草公司合作,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升级。“经过多年的试验,合作社大面积种植了‘德雪一号’叶烟和‘德雪三号’叶烟,用于生产雪茄烟。”合作社带头人张世富告诉记者,与过去栽种的柳烟和“什烟一号”相比,“德雪”系列叶烟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每亩产值能达到上万元。 据了解,绵竹市孙家林烟叶种植合作社采取“烟稻轮作”的方式以烟促粮、以烟稳粮,种植规模达180余亩。同时,合作社还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搭建销售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烟农的种植积极性。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麓棠镇共有270余户村民种起了烟叶,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绵竹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烟叶产业。通过调优种植布局、夯实生产技术、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等方式,切实提高单元面积产值,逐步实现了烟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市级相关部门和镇(街道)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烟叶的种植、采收到销售,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让绿油油的烟叶真正成为烟农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