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本玉:在节俭中享受“低碳”生活
作者: 李莲     来源:     日期:2013-01-31    
  ◇开栏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诗。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国式“剩”宴现象却让人心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仅餐饮浪费就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批示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市民们纷纷表示响应号召,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回归自我,回归传统。
  为弘扬美德,提倡勤俭,本刊特开设《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栏目,观察和记录我们生活中浪费与节约的点滴。


  涂本玉:在节俭中享受“低碳”生活
  把洗脸、洗菜的水攒起来冲厕所,买东西用环保袋,不开空调,随手关灯……家住市区安国佳苑小区的涂本玉大妈虽然不知道“低碳”两个字什么意思,可日常生活中她却始终贯穿“低碳”理念,她的一些勤俭节约小妙招更得到了邻居们的认可。 
  跟儿子媳妇住在一起,虽然他们家中什么电器都有,可涂大妈常年坚持手洗衣服,儿子经常劝她用洗衣机洗,涂大妈总说:手洗的既干净,又省电省水,不是很好吗?寒冷的冬天,水管里流出的水冰寒刺骨,让人直打寒颤,涂大妈却每天用冷水洗衣洗碗。这几天,大妈那粗燥的双手长满了冻疮,右手的两根手指头还红肿溃烂了,心疼得儿媳好几次忍不住对老人“抱怨”,“妈,现在生活好了,那点天然气和自来水费不算什么,不需要那么节约了。”大妈却说,“每次从电视里看到那些干旱地区的人连水都吃不上,心里就特别难过。天然气和自来水都是有限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能节约一点就是一点,这跟交不交得起气费水费是两码事。”涂大妈的儿子介绍,老妈在家时,基本家里不开两盏灯。没有凉透的饭菜绝不放进冰箱。外出不远时坚持步行,路程较远时也只坐公交。在奶奶的影响下,连8岁的孙女都知道要节约用水、用电,不能浪费粮食了。
  个子瘦小的涂大妈看上去精神矍铄,做起事来干练麻利,她的动手能力还特别强,旧衣物做环保袋、废铁丝做书架、旧毛巾做墩布……在别人眼里没有用的废物,在她的巧手改造下又重新发挥了作用。
  大妈最擅长的就是针线活,家里的旧衣物,孩子们准备扔,老人却舍不得。磨破袖子的衣服老人改个背心、马甲。破裤子经过老人的手裁剪缝补,变成了环保袋。就连一些碎布头,老人也能通过裁剪拼接,缝制成漂亮的坐垫。“孩子总要给我们买新的,但是我们勤俭惯了,旧东西都舍不得扔。其实,我改过的衣物,不仅节约,而且仅此一件,像你们年轻人说的不会撞衫。”老人高兴地展示自己改造的“作品”。
  无论什么时候出门,涂大妈的衣服口袋里总有一两个购物袋。用她的话说,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超市买点东西,带着总会用上的。儿媳经常打趣:“妈,你也太节约了嘛,简直抠门了。”涂大妈却不以为然,她总是笑着说,“在农村过惯了苦日子,虽然现在进城和你们住一起,生活条件好了,但节约已经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