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美】郭忠:弧光映初心 焊花铸匠心
作者:李露平 牟文 文/图 责编:刘舫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4-25    

为匠者,一技傍身,一技一生。

走进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郭忠左手持护目镜、右手拿焊枪,根据焊缝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断调整操作手法,飞溅的电焊火花照得他被面罩遮挡的脸庞忽明忽暗。在与弧光焊花作伴的14年里,郭忠用“匠艺”积累和“匠心”坚守,生动诠释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时代技能工匠风范。

2009年,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郭忠拿起焊枪开始学艺。刚来那会儿,他焊出的成品质量不高。为了尽快取得“真经”,练好技术,郭忠开启了漫长艰苦的“学艺”生涯,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焊接工人。

电焊技术复杂难学,特别讲究手眼的高度协调。为了快速上手,郭忠常向师傅请教,焊条型号、焊材匹配、焊枪角度、焊接电流、施焊方法......关于焊接的实操知识,他都一一记录并整理到小本子上,随身携带;每到午休、下班时间便反复练习“焊接基本功”,不仅要考虑尽量减少焊接接头的应力,还要从头到尾保持同样的身体姿势,确保焊接一气呵成;工作之余,他还会阅读一些跟焊接相关的书籍,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

焊接时灼热高温的炙烤,四处迸射的焊花,呛人的刺激性气味,浑身湿透的工作服……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郭忠对焊接技能却有着极致追求。经过日复一日“理论+实践”的学习,他在技术上进步神速,不仅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气保焊、氩弧焊等焊接方法,练就了一身过硬“焊功”,对于不锈钢和耐热钢等探伤产品的焊接技术更是得心应手。“要学就要学最好,要钻就要钻透彻,要做就要做精致。”郭忠说,焊枪是焊工的第二生命,拿起焊枪的一刹那,就要对产品质量负责。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渐入门道到炉火纯青,郭忠执着坚守焊接岗位,迅速从“门外汉”变成了专业能手。一杆焊枪,无数根焊条,见证了他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也目睹了他的攻克多个技术难关的精益求精。

2018年,在一次大异型不锈钢管道的焊接中,因管道直径过大且是不锈钢材质,出现了备压不够的情况。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作业环境,郭忠和组员一起对旧版工艺进行了改进,在大家的不断摸索与数次实验后,升级后的新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探伤合格率更高;2019年,在对汽轮机凝汽器进行装焊中,郭忠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问题。“凝汽器长度比较长,焊接之后变形情况严重,导致穿管困难。”这是他们接触新产品后遇到的最大瓶颈。越难的事情,越会激发郭忠的斗志。经过反复尝试和实践,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改变装配顺序和方法,最大程度减少了凝汽器的变形,保证了管束管孔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成功突破了这一瓶颈。

焊花是热情的,那一道道炙热烙下坚毅品格。如今,郭忠已成为厂区的“老师傅”,但他依旧会虚心学习他人的好做法,对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分析总结、钻研技术,不断积累经验,而且不断发挥着“传帮带”作用,手把手教授动作要领,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得更远。”郭忠说,通过“传帮带”让更多的人成长起来,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工匠要用99%的努力去追求1%的收获。14年的坚守,郭忠用汗水和执着浇灌出最美的焊花,用炙热的“匠心”描绘工匠精神的底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劳动者的奋斗之歌。在未来,他将持续锤炼焊接技艺,迎着耀眼的焊花,燃烧着属于他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