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绵竹:全力推进“瓶改管”“瓶改电” 筑牢燃气安全“防火墙”
作者:唐妮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4-10
“做生意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我全力支持‘瓶改管’,希望能早一点用上天然气。”4月8日下午,位于春溢路的一家羊肉粉店内,老板王先生看着燃气工人为自家店铺“瓶改管”工作忙前忙后,安全感油然而生。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绵竹市推进瓶装液化石油气“瓶改管”“瓶改电”工作实施方案》的发布,我市全面启动了“瓶改管”“瓶改电”工作,对全市不符合标准规范、风险较大的餐饮场所因地制宜实施瓶装液化石油气改用管道天然气或改用电工作,进一步筑牢燃气安全“防火墙”,守护城市烟火气。 记者在市区茶盘街一家冒菜店内看到,三名燃气工人正根据设计图纸,忙着安装燃气管道、燃气表和报警器。一根根崭新的黄色管道按照房屋结构量身定制,紧贴墙壁和灶具,严丝合缝,将天然气输送到厨房内。 “施工完成,经过燃气管道功能性试验和安全调试后,大概一周内就能通气,商家便可恢复正常运营。”中民燃气公司工程技术部副经理李挺告诉记者,在“瓶改管”改造过程中,他们会根据改造实施的难易程度、商户个人意愿等因素综合考量,做到“一户一策”。同时,成立工作专项小组,开辟绿色通道,不断优化施工流程、报装流程,实现快速报装,尽最大努力确保商户的正常经营。 连日来,我市“瓶改管”“瓶改电”工作正在持续推进,经过前期摸排、踏勘、签约后,市区内已有不少商户开始陆续施工。预计今年6月底前,全市将基本完成风险较大的餐饮场所“应改尽改”工作。 “通过摸排,市区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商家共有300余户,目前参与改造的商家有100余户。”市住建局城建股副股长黄云表示,该项工作将重点改造已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含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现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馆、火锅店、烧烤店、小吃店、大排档、食品小作坊等各类餐饮场所。此外,还将有序改造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含幼儿园)、民政服务机构食堂及宾馆、酒店等各类服务场所。理发店、茶楼等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商业用户也可自愿申请改造。 在我市大学城一家麻辣香锅店内,店铺已经全面完成了“瓶改管”的改造。据店铺老板何永珍介绍,店铺之前一直用的瓶装液化气,感到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在社区宣传“瓶改管”工作中了解政策后,她在3月初进行申请,不到一周便完成了改造工作,彻底告别了“罐罐气”。 “这是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何永珍算了一笔账:使用瓶装液化气时,店里一个月要用1000多元的气费,改用管道天然气后,每个月能省下一半的钱,安全、便利、省心这些好处更不用说。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商户参与改造的积极性,按照四川省、德阳市相关文件要求,我市制定了“政府奖补40%、企业承担30%、用户承担30%”的补贴政策。符合改造条件的用户,只需向其所在的工商注册地的镇、街道(社区)提交“瓶改管”或“瓶改电”申请并获得受理,先行垫付部分改造费用,在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改造且通过竣工验收,即可享受该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若商户在2024年4月30日前完成改造并通过竣工验收,还将按照2000元/户进行奖励;若商户实际承担费用不超过2000元,则按商户实际承担费用进行奖励;商户在2024年5月31日前完成改造并通过竣工验收,将按照1000元/户进行奖励,若商户实际承担费用不超过1000元,则按商户实际承担费用进行奖励。 “我们还通过发放宣传页、联合燃气公司上门讲解等方式,让商户更直观地了解到‘瓶改管’的安全和经济优势。同时,通过面对面地耐心介绍和精准指导,有效消除商户对于转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虑和困难,并定期对改造进度进行检查,确保改造质量符合要求,使商户能够更加放心地参与到改造行动中来。”黄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