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李喆菲:愿以“青春”之名 守护“夕阳”之红
作者:李露平 廖辉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3-11    

她是一名养老机构里罕有的“90后”,从海外留学生再到养老机构创始人,华丽转身后的她用细节把控和创新理念,为养老服务事业默默耕耘;她是老人眼中的“乖孙女”,但在工作上却毫不含糊,在银发浪潮中不断寻求如何让“养老”变“享老”的良方。她就是绵竹仁爱医院副院长、聚康嘉和颐养社区创始人李喆菲。

打破传统观念 回国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

多年前,李喆菲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前往美国求学。2013年,她放弃海外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为家乡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留学回国后,我选择在父辈创办的医院里从基层做起,每天都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和经验。我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也见证了医者仁心的力量。”李喆菲说,当时只有24岁的她,初出茅庐却敢拼敢闯。她要撕掉“顶着父辈的光环”“富二代”这些标签为她带来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她坚信,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证明女性的能力和价值。

在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夜晚里,李喆菲挑灯夜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医院的各个病房里,她与患者推心置腹,详细地了解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深感养老事业的任重道远,也坚定了她想要打破传统养老观念,不断探索新型养老服务路径的决心。

“随着时代向前、科技进步,对生命的尊重和善待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李喆菲说,她想要探索新领域,投身养老行列,最开始只有一个并不成型的设想,就是做专注于“医养结合”的精品养老。但精品养老如何做?如何跳出传统养老的禁锢?受众接受率高不高?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让她焦头烂额。

前方道阻且长,怎么办?李喆菲深知,仅仅依靠医院力量远远达不到她的设想。于是,她带领团队多次远赴北上广深这些养老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考察学习养老事业,并做了广泛详细的市场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依托于仁爱医院的医疗资源,李喆菲成功引进美国CCRC全新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全人照护体系”,创建了集住养、医疗、康复、照料为一体的养老机构——聚康嘉和·颐养社区。

坚守自我价值 让老人享受舒适的“颐养生活”

春日的绵竹,气候宜人,景色美丽。在聚康嘉和·颐养社区内,环境干净整洁,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凉亭休闲区内闲话家常。娱乐室里也有很多老人,有的在写书法、画画,有的在读报、看书,一派和谐景象。

“奶奶,您身体哪里不舒服?”“爷爷,这几天的伙食怎么样?”聚康嘉和·颐养社区现有老人300余人,保护好社区内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李喆菲最重要的工作。她每天都如约般来到老人身边,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尽全力满足老人的所需所求。对于一些老人出现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症状,她立即联系值班医生前来诊疗。久而久之,她不仅成为老人最信赖的“朋友”,更成为了老人的“大家长”。

在社区运行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喆菲带领团队不仅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注重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在提供基础养老服务的同时,更关注长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强调生活方式的重塑。”李喆菲认为,办好一家养老机构,不仅要让老人活得好,还要让老人真正体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位有自主活动能力的老人,都有发光发热的机会。

为此,她在不断完善基本养老配置的基础上,通过营造多功能休闲娱乐场所、成立德阳市老年大学绵竹分校等,鼓励老人参与舞蹈、唱歌、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让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老人们分享自己的知识、见闻,讲述历史、乐理、书画等擅长话题,并动员老人们通过设立老年自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以“文化养老”的方式,不断挖掘“文化养老”潜力,托起最美夕阳红。2023年,该社区被评为德阳市唯一一家四星级养老机构。

人生虽无坦途,但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真正有价值的人不是赚了很多钱,而是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把自己投入社会中,带给更多人幸福。”李喆菲感言,在新时代里,女性正逐渐摆脱传统的束缚和限制,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和机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她将深耕养老事业,让有不同需求的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养老方式,让老人享受到专业化的服务,让更多的老人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