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川青铁路:修建十二年 天堑变通途
作者:绵竹中学 曾梓洋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2-06    

"轰隆隆……"雪白的“长龙”从耳边呼啸而过。 2023年11月28日,川青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十二年人间,青丝变白发;人间十二年,天堑变通途。穿梭在一条条百米长的隧道中,让人不由得感慨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惊叹于建设这条铁路背后的艰辛。

“豆腐渣”中的致富路 

千层岩是一种质地极其柔软的岩石,更是用手捏几下就能揉碎,遇水更是成为了泥浆。位于镇江关至松藩县区间的德胜隧道正是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成的。与隧道平行不到350米是岷江支流,更是给建设者们带来了极大的难题。被业内人士称为“在豆腐渣里打洞”一点也不夸张。方法总比困难多!为了避免干岩层氧化、遇水,每开凿十米就需将隧道快速闭合成环,同时形成内外圈拱架、衬砌三层保护,提高支撑力。在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德胜隧道终于胜利建成。川青铁路的开通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也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创造奇迹的“三高”路

川青铁路被称为一条"三高"路。高海拔、高严寒、高强度,是修建镇江关站的三大挑战。高原气候寒冷,每年11月至来年5月的温度极低,不仅是人无法正常工作,就连机械也无法正常运行。面对漫长的寒冬,建设者们只好等待时机,在后半年里奋力追赶工程进度。在高原高海拔地区工作,对工人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高原反应不是病,一旦发作,也是真的会要命。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修路,工人更换非常频繁,很多人干半年就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镇江关段的修建自然就成了长期的“战役”。

保护生态的战略路

平安隧道是目前西南山区开通运营的最长隧道。平行于岷江活动断裂带,遭遇了多次严重地震、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跨越岷江左岸的宝顶沟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川金丝猴、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的生长地。在项目选线上专家们最大限度地绕避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走廊带,绕避了区域分布的原九顶山、小寨、白羊等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绕避了大熊猫土地岭生态走廊带,保护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填补了中国强烈地震带、极端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的空白,是中国铁路网再创辉煌的战略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