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十二载风雨磨意志 玉汝于成创新篇
作者:绵竹中学 周正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2-01    

巴蜀以其山川雄险峻幽而闻名,李白《蜀道难》中所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却在蜀道上书写了一篇又一篇不巧的诗篇。翻阅这些诗篇,川青铁路的建成定是壮丽的一篇。

  时间回到川青铁路如火如荼建设时。阿坝州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高海拔、高寒、缺氧给工程建设带来种种困难,也给建设者们身体上带来了很多不适。“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敢于亮剑,绝不退缩。

  自川青铁路开工以来,先后发生过茂县山体高位滑坡等大型地质灾害以及大大小小几十次的山体滑坡、桥梁冲毁等自然灾害,给本身围岩极差的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此外,线路所处的岷山山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及全球生态热点地区之一 ,具有“原始、独特、敏感、脆弱”的环境特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还带来了建设物资供应短缺等问题。尽管如此,建设者们依然迎难而上。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今朝已是华发初生的中年,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以无畏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那片热火朝天的“战场”上拼搏。隧道的光亮让川西北高原的人们燃起与时代同步的激情,看到了与世界相连的曙光。

  资金少、技术难、物资短缺。面对世界级难题,专家们顽强拼搏,奋力攻坚。他们深入分析,全面梳理,查找问题,分层、分类、分级处置问题,全面实施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标准化管理,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以国内已有的、成熟的技术成果为依托,从工艺工法、工装着手,尊重科学,通过采成、完善、创新,为川青铁路的建设安全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历十二载风雨,成大国主器。正是有一批又一批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建设者,川青铁路才能成为最壮丽而动人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