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南站迎发展 青年遇时代
作者:绵竹中学 张拯熙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1-19    

十二年磨一剑,从平原到高山,这条有“四极三高五复杂”特点的川青铁路,长龙般串联起川青一线。十余年的付出化为喜悦。

玉汝于成,功不唐捐。光辉之下,亦有无尽辛酸苦楚。在西南修隧道,几乎算得上在“蜀道”上建设,其过程之艰险,不仅仅在于工程建设的困难,还在于环境对工人们的严峻考验。整条线路从海拔500米到2500米,途中修建了多处隧道。岩层脆弱,高寒缺氧,生态环境敏感,一个又一个拦路虎接连出现。稍有不慎,就得原路返回重新修建。 尽管它被总工程师视为生涯中最难修的一条铁路,但在工人们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畏惧。秉承着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建设团队战胜诸多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彰显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上下同心的精神力量。

川青铁路还是一条致富路。自绵竹南站开通以来,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当地群众的采访中,大家纷纷表示,在绵竹修建高铁站是几代人的梦想,如今建成了,实在太激动。据绵竹南站站长介绍,每天都有很多绵竹本地的老人赶到车站,试乘动车,圆了自己几十年的心愿。绵竹南站的开通不仅给大家的出行带来方便,也为绵竹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长龙出画境,酒香飘四海。”在绵竹南站广场的地面上,有雕刻版的绵竹地图,富有新意且具有指引意。门前两侧的石柱上,刻着绵竹年画的诸多元素,这对绵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让文化走出去,让城市活起来。此外,绵竹南站开通之后成绵两地的联系更为紧密,绵竹将更好地融入到成都经济圈。在访谈中有老人表示,绵竹南站的开通让他对绵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小县城正一步步向大城市靠拢。

纸上得来,终觉肤浅,欲知实际,必得亲临。川青铁路的修建,绵竹南站的开通,使我们青年在激动之余对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行而下的实践绝非一时的热血澎湃,而是如铁路建设者一般的贯穿人生的丰沛力量。一路上不惧风雨,不畏失败,耐得困苦,经得奔波,才能更加行稳致远。既要有形而上的追索,也要坚守行而下的实践,以度过幽暗,抵达金石为开之绚烂。鲁迅有言,“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不做这一木一石呢?”铁路修建如此,个人发展亦是如此,社会进步更是如此。绵竹南站的开通,是时代契机的结果,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成果。

时代正向每一位青年挥手,我们当把握住发展的契机做巨大建筑的木与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绵竹南站的开通启迪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以考鉴时代为千里江山之落笔,其创始新举为争鸣万象之体势,突破信息茧房的束缚,以大环境的眼光看待问题,跳出庭中望月之局限,达于台上玩月之怅然,于大好发展时机之中共襄无限前景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