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梁醪糟:传承百年技艺 酿造风味小吃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10-31    

绵竹的美食,总是带着浓浓的家乡情结,比如醪糟,在绵竹最为出名的要数“梁醪糟”,历经世代传承,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

▲图左为梁铭权

梁铭权是“梁醪糟”的第六代传承人。他曾经当过兵,做过其他生意,但当看到家里制作醪糟的技艺快要失传时,便毅然挑起了传承祖上制作“梁醪糟”传统技艺的重任。

绵竹酿造醪糟的历史悠久。“梁醪糟”深得传统酿造制作技艺的奥秘,创造烹煮冲兑之良法,生产的醪糟不板结不烂糟,粒粒上浮,洁白如珠,醇酽爽口,酒味浓郁而不燥,甜味适口而不返酸。其特点是“醇、甜、白、净、匀”。四季各有不同烹煮之法,或热或凉,或者煮蛋煮汤圆粉子,甚至煮麻花、馓子,品种繁多,香味各异。过去,绵竹县志和绵竹政协文史资料对“梁醪糟”远近闻名均有记载。

走进“梁醪糟”制作坊,满屋都是扑鼻的香甜味。特别在夏季,用开水冰凉后,冲泡一碗凉醪糟,既解暑热,又润喉爽口。因“凉”和“梁”谐音,于是采用谐音命名,如今已驰名八方,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食客都经常到绵竹求购“梁醪糟”。

重阳节之后,正是酿造醪糟的好时节,梁铭权和工人及时投入到制作醪糟的工作中。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马尾河畔北河坝街东门大桥不远的滨河西路草帽街,在“梁醪糟”制作坊,见到梁铭权正和两名酿造师傅一起把刚蒸好的糯米从甑子中“打回堂”水。几分钟后,便送入发酵室添加甜酒曲,在搅拌均匀后,及时装缸发酵。

外行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是传承人多年来对原料、温度、曲药、发酵等关键环节的把控。梁铭权告诉记者,在糯米选用这个环节,他们严格把关,选用优质的东北糯米做原料,运回库房后,都要用板凳支得高高的,以保持糯米的品质。经过泡米、上甑蒸煮、打回堂水之后,就开始用曲、拌曲、入缸发酵。在入缸环节,他们特地在蒸饭的中央直插一根圆柱,装缸结束后,再把这根圆柱从中抽出,以便以后酿造的醪糟汁从中流淌。在添加曲药量时,随着不同季节,对发酵温度、时间长短,都有严格的考究。

如今,“梁醪糟”更是精益求精,采用现代设备,结合传统工艺,酿造出的醪糟醇甜酒香、晶莹剔透,是营养丰富的食补佳品,既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名小吃,也是不少餐馆的调味品,更是绵竹的地方特色产品,成为不少人馈赠亲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