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绵竹农商银行:20名金融挂职干部在乡村振兴中显身手
作者:周翔 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10-11    

近日,在2022年度德阳市首批金融干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考核中,绵竹农商银行5名金融干部脱颖而出,受到德阳市委组织部表彰。自去年绵竹市委组织部牵线搭桥,实施“金融干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千人千村计划’”以来,该行已有20名挂职干部投身到镇村建设中,发挥金融干部专业特长与金融服务优势,实现镇村发展对金融需求的精准对接,将金融政策及金融知识送到基层。

绵竹农商银行金融干部的身影活跃在助企纾困一线、服务三农一线,争当政银合作“联络员”、“三农”发展“服务员”、普惠金融“宣传员”、创业致富的“指导员”,勾勒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截至2023年9月末,绵竹农商银行累计农户评级户数达到1.76万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68户,投放信贷资金5.4亿元;近三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04.28亿元,投放普惠小微贷款44.87亿元。一组组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数据背后,体现着绵竹农商银行金融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转化。

▲图为玉泉镇三个村联合建立的菌类生产加工基地

在玉泉镇三个村联合建立的菌类生产加工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收获成熟的平菇,一朵朵鲜嫩硕大的平菇装箱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玉泉镇的龙兴村、永宁村和涌泉村“三村联合”菌菇种植项目是绵竹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正如厂房上醒目标语所写“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项目以党建为引领,成立“菜园子党支部”,由镇党委班子成员任书记,金融干部任副书记,建立起“党支部+供销社+农户”经营机制,形成支部引领、多元发展、群众参与的模式,鼓励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乡村振兴人人参与、人人增收、人人致富。

“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又能兼顾家庭,菌子卖了,还有分红,我很满意。”玉泉镇永宁村9组村民徐良泉说。

▲图为农商银行挂职金融干部走访富新镇企业

富新镇万吨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基地项目位于绵远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由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全面负责生产运营。该项目采取“补助资金建厂房搞租赁+社会资本添设施管运营”的“租管分离、村企互惠”共赢发展模式,于2022年11月建成并投产,是德阳市2021年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但项目初期由于规模化生产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这一问题困扰着公司负责人。挂职富新镇金融副书记了解到该项目的资金需求后,积极与企业对接沟通,制定出金融服务方案,先后为该项目发放 “蜀信e小额农贷”“乡村振兴——支农快贷”“政银担贷款”共计180万元,助力项目和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挂职就要挂心,倾力还要倾情。为了抓好综合金融服务工作,挂职金融干部时刻牢记着银行从业者与挂职干部的双重身份,带头投身到绵竹农商银行开展的“红色信贷 助企纾困”活动、“走千访万”以及“整村评级授信”专项行动当中,以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将金融活水输送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处,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了主力军银行的贡献。

为提高公众金融知识水平,提升农村信用环境,挂职金融干部充分利用结对共建平台和党建教育基地、党建活动室等资源,通过金融微课堂、金融知识巡回宣讲等形式开展“送金融政策、送金融知识、送金融服务、送金融关爱”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发放普惠金融知识系列读本和宣传资料,持续扩大金融知识普及范围,以零距离金融宣教,面对面答疑解惑等方式将防电信诈骗、个人征信、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传播给村民,将惠农政策送到村民身边,切实提升村民在金融服务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