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我市打造20个垃圾分类宣教点助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李露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9-19
“垃圾分类年画娃娃”“生活垃圾四分类”“分类收运处理流程”……在月亮泉公园,遍布公园各处的垃圾分类知识展板、宣传标语以及集文化、环保、宣教属性的垃圾分类宣教用品等尤其引人瞩目。该公园是我市打造的一处开放式垃圾分类宣教点,目前已成为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载体,已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天河社区、人民公园、月亮泉公园、仟坤国际、川师大附中、南轩小学等地建成了20个垃圾分类宣教点。这些宣教点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垃圾分类科普等方面精心布局,集科普展示、宣传教育、互动实践于一体,营造了一个“高颜值”的多功能宣教阵地。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让市民“在玩中学、在玩中悟”,营造出垃圾分类“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的浓厚氛围,强化了市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助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什么是有害垃圾?什么是厨余垃圾?”日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20余名小朋友变身“小城管”,带着对城市管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到垃圾分类宣教点,模拟体验了“城市美容师”的工作,并在干货满满的垃圾分类知识小讲座和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游戏互动过程中,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让垃圾分类的意识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促进生活习惯养成,宣传教育是关键。为了让垃圾分类宣传走新又“走心”,我市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持续丰富宣传内容,通过在部门、社区、学校、居民小区等地打造“宣传+体验”的垃圾分类宣教点,不断补齐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短板弱项,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的垃圾分类宣传设施,摆脱“重教化、轻实践”的模式,讲究“知行合一教做并重”,引导市民加入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的行列。“我们将借助这一新载体、新阵地,不断延伸宣教‘半径’,采取多种互动体验宣教方式,持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引导居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市垃分办负责人表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