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 耄耋老人展风采
作者:王冰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12-07    
  笔耕不辍 耄耋老人展风采
  ——记我市退休干部白如义


   提起白如义,知道的人不是太多,但说起白居难,很多人就会翘起大拇指:退而不休笔耕不辍,他写的诗被很多书籍报刊登载,荣获过很多奖项,特别是汉俳写得好,人称四川汉俳第一人!
  走进白老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溜四幅国画荷花条幅,并配以四季汉俳诗句:春,鱼儿唼喋说,小荷才露尖尖角,蜻蜓来歇脚。夏,高洁离尘长,朵朵芙蓉出水忙,风定荷自香……画面清爽,词句典雅,一股清新雅致之感迎面而来。88岁的白老抚摸着这些条幅不无自豪地说,这些画是李代信老师画的,诗是我十多年前创作的一组汉俳,曾入选纪念中日帮交正常化二十五周年会聚中日两国汉俳名家的《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从白老充满感慨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对诗词创作的满怀热爱与自豪。
  今年88岁的白如义老人,是我市统计部门退下来的老干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县委宣传部工作过,当过上级媒体通讯员,对写作很有兴趣。文革期间获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罪名洗清,重新执笔撰文,曾写过《油菜与磷肥相关分析》、《试析粮食生产,探索发展道路》等文章,并针对看见的一些现象,立足工作岗位,积极探索工作经验,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用手中的笔发光发热。
  1989年退休后,为了打发富裕时间,他开始潜心学习诗歌创作,参加省内外多个诗歌组织,拜水平高的诗友为师,勤奋写作,并把习作请老师们修改,以白居难为笔名积极参加各种诗词创作活动。在潜心学习诗歌创作的同时,他常读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选取各种新题材进行创作。他的诗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种题材各种风格,五言七言,古风俳句,陆续在各级媒体书刊发表并获奖。其中有反映日常生活、家乡变化的,像《游紫岩山公园》、《冬晨郊外早操》等,也有修养情操风格的,《咏荷》、《咏菊》、《赏梅》等,还有关注国家大事、改革开放成就的,如《邓小平南巡讲话》、《香港回归颂》、《奥运梦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洪曲》、《悼北川诗友遇难》……像他的《赞西部大开发》:楚人不识玉,抱璞自守贫。西部得开发,东方升巨星。《神七飞天》:神七飞天国威扬,科技实力雄厚彰。开舱步入太空走,会晤嫦娥饮琼浆……这些诗作紧跟时代步伐,关心民族大义、关注国计民生,讴歌时代主旋律。从中可以看出,白如义老人胸怀祖国、情系百姓的高尚情操。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诗友们赞赏,特别是他创作的汉俳,更是极受诗友们推崇。
  说起汉俳,很多人较为陌生,汉俳是中国古诗词传到日本后衍生的一种诗体,是中日诗词交流、融合的产物。这种短诗言简意赅灵动精巧,深受人们喜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白如义从报上读到徐方朔先生四首汉俳,一见钟情爱不释手,马上抄录回家反复研习,照格式创作,写了《游紫岩山公园》四首汉俳,当即被《风翥诗刊》创刊号刊出。白如义信心倍增,接连写了数十首,均被该刊和《晚霞诗刊》等刊出,成为四川省写汉俳的带头人。他著的《现代汉俳诗集》中的《咏荷》入刊对译《现代汉俳·汉俳作品选集》(第二集),《人民日报》公布后,引起轰动,著名诗人、诗评家李良辉先生给他来信写道:“您的《咏荷》汉俳无疑将成为传世之作,配以书画更佳!祝贺您!谢谢您!”并将他配图的四张汉俳照片当珍品保存着。1994年,白如义70岁时,自创汉俳《七旬初度》:古稀今不稀,审视历史审视己,老骥自奋蹄。诗句自勉励志,深受诗友们赞赏。由于他的诗作精炼、优美,还被谱成多首歌曲传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白如义老人二十余年来潜心诗歌创作,陆续集辑出版了《剑外诗稿》、《新时吟稿》、《现代汉俳诗集》等多部诗歌作品集,他的一些作品入选了《中国当代诗词·格言名家精品集》、《首届“华艺杯”全球华人汉诗金榜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全球华人诗文大赛巨型纪念诗典》等书籍,并被授予“中国当代文学之星”、“十大先锋诗人”、“十大杰出诗人”等荣誉称号。
  白如义老人在诗歌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令人欣慰,他退而不休潜心诗歌创作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胸怀更是让人感动。德阳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陈彬读了他的诗作后亲笔批示:“耄耋老人情怀高雅,坚持作诗,可贺可推!”还亲笔给白如义老人写信,盛赞他耄耋之年笔籍不辍并取得斐然成绩,希望他再接再厉多出精品,引领更多绵竹人喜爱诗文书画蔚然成风,为文化绵竹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