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制瓶工:“火炉”旁的坚守者
作者:周韵 牟文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7-21    

傍晚时分,高温逐渐消退。在成新药玻制瓶生产车间,随着一团团玻璃液落入行列机,车间内阵阵热浪再次袭来。工人们坚守在生产线旁,在超过50℃的高温环境下作业,全力赶进度、稳生产,奉献青春和汗水。

7月20日下午3点。记者在成新药玻制瓶生产车间看到,机械臂上下挥舞,一个个带着“火焰”的玻璃棕瓶纷纷“下线”。制瓶工人何通华用特制的钳子夹起一个玻璃瓶,拿到眼前,仔细检验瓶身是否完整、有无气泡缺陷等质量问题。

“有缺陷的玻璃瓶是不能用的。质检必须要严格,避免批量产品出现不良。”越是靠近生产线,灼热感越强,何通华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出现了白色汗斑,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顺着两颊滑落,他抬起手臂简单擦拭后,又继续忙碌起来。

在玻璃制品行业,玻璃熔炉一旦点火,就不能轻易熄灭。这就意味着,工人必须24小时轮流坚守在岗。“玻璃原料要1000℃以上才能融化成型,成型后到我们制瓶区,瓶身温度还有400℃,现场工作环境大概在50℃。入伏以来,上白班就更辛苦了。”说话间,何通华拿着涂油棒对制瓶机的瓶胚模具进行涂油作业。一时间,现场白烟滚滚,热气腾腾,他的脸上瞬间泛起了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汗珠。“这个工序是对设备进行保养,主要起到润滑作用,可以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何通华说,常人可能觉得危险,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家常便饭。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制瓶工人必须身着长袖长裤,防止火花飞溅到身上。但在何通华的手臂上,依然有着不少被烫伤的痕迹。“工作不可避免,只能更加小心。”在这个岗位上,何通华已经坚守了27年,早已习惯高温作业的环境。“虽然辛苦,但是我很爱自己的工作。”在他心里,只要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就是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工人的努力付出自然能得到回报。目前,成新药玻订单饱和,生产线满负荷运行。考虑到高温环境,公司领导班子时刻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一线员工,通过发放防暑药品、矿泉水、安装冷风机等方法进行降温消暑,确保安全生产。

“公司运营良好, 我们才更有激情、更有动力去投入生产,这不仅是为了公司的前景,也是为了我们的家庭和未来。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把工作干得更好。”何通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