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绵竹:建设智慧工地 护航施工安全
作者:唐妮 尹翔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5-30    

工地人员进出情况如何?施工现场环境是否达标?塔式起重机工作状态是否安全?在绵竹各个建筑工地,这些情况通过一个平台便能一目了然。近年来,绵竹市持续推动智慧工地建设,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让项目管理“耳聪目明”。

5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绵竹市区域化云仓项目工地入口处看到,工人们正“刷脸”通过智能门禁系统,有序进出工地,而未经备案为“合格”的人员则被挡在了闸门外,从源头上把控了工地进入关。

 

“从工人进入工地的第一道闸门开始,我们就能及时准确地抓好人员的智能化安全管理。”绵竹市区域化云仓项目安全员夏绪吾说,建筑工地人员组成复杂,涉及施工、监理、运料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外来施工人员多、更换频繁、管理难度大。为了更加安全精准地管好人,他们依托智慧工地平台建设,在工地出入口设置门禁管理系统,分类分班组统计录入项目入场人员的信息,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平台同步数据,对人员进出登记、上岗培训、安全交底、考核、调配等情况实行实名制管理。

在施工工地现场,悬挂在醒目位置的LED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工地PM2.5、温度、湿度、噪音、风级、风向等实时数值。根据这些数值,可以及时了解工地是否存在扬尘、噪音污染。“通过传感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并与施工现场的雾森系统实现联动,一旦PM2.5达到限定数值,工地的抑尘装置将自动开启,及时防尘降尘。”夏绪吾告诉记者,住建及环保主管部门还能通过智慧工地环境扬尘噪声监测系统上的数据视图直观了解项目的环境情况,跟踪问题处理过程和问题总结分析,有效防治工地环境污染。

在仟坤·天朗三期项目施工现场,一台台塔吊忙碌运转,平稳起吊材料运往高处。而在塔机吊钩上安装着一套视频监控系统,正时刻监控着塔机的运行状态,分析塔机的运行功效。

 

 

“吊钩在什么位置?正在承担哪个部位的施工任务?吊运钢筋过程中是否有人员等不安全因素?管理人员都能通过手机APP或者PC端网页的远程监控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项目负责人陈红春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道,施工现场的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和复杂工况,通过简单的人工观察并不能及时发现和识别危险,而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就能对工地进行全覆盖管控,自动感应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预警,是及时消除安全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近年来,绵竹市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破解此前行业监管建设工程数量多、施工工序复杂、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全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运用“互联网+安全监管”技术,对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和各方主体行为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商混站管理、视频监控、塔机监控、施工电梯监控、BIM应用和设备管理等功能和数据信息,构建起覆盖建设主管部门、参建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的智慧可视化监管、服务体系,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服务效能,提升施工现场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市59个受监在建工程项目的扬尘噪声在线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民工实名制功能安装覆盖率均保持在100%,并实现与省、市级平台数据对接共享,为日常安全生产巡查督导提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