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教平台:照亮希望的灯塔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11-07
10月7日,记者在广济镇祈祥村远程教育站,看到了这样一幕: “请大家把纸拿出来,我给大家出个趣味题……大家思考这个趣味题哈,很简单哈。……同学们学一休哥思考的过程……给大家解答的过程。” 坐在孩子们中间的“孩子王”叫杜夕其,是广济镇祈祥村远程教育的管理员,2001年退伍后回到家乡绵竹自主创业。正当事业红火之时,杜夕其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回到广济镇祈祥村,做了一名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 在谈到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时,杜夕其告诉我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村上遇到一个背着书包回家的孩子,天下着雨,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在路边奔跑,一个不小心,孩子摔倒在路上,雨声和哭声交织在一起。他赶忙下车扶起孩子,并为孩子撑起一把雨伞,看到鲜血从孩子腿上流下来,杜夕其又赶忙将其带到附近村委会医务室进行包扎。通过交谈,杜夕其发现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多年在外地打工,跟她相依为命的奶奶最近又生病卧床,她只能独自一人放学回家。送她回家后,杜夕其在村支部书记处了解到,该村共有留守儿童56人,残疾人60名。想到自己越过越好的生活,杜夕其不禁陷入了深思,要帮助这些残疾人和留守儿童。 杜夕其觉得将远程教育平台建成一个关爱留守儿童,鼓励帮助残疾人致富的平台才是真正地发挥了它的作用。在熟练操作系统后,他精心制作课件,每月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开办一次活动,每周为部分孩子辅导一次功课。孩子们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收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过视频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聊天谈心。对孩子们来说,杜哥哥和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他们离不开的朋友,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一点希望,一点寄予。 杜夕其告诉记者,远教系统就像是一座灯塔,可以照亮孩子的希望。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让这些留守儿童更愿意说话,更愿意与人交流。就这样,许多留守儿童有了更多的爱心,很多还去帮助村上的残疾人。 另一方面,杜夕其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帮助村上的残疾人下载了许多关于种养殖技术方面的资料,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种养殖培训。该村有位叫仲泽淼的年轻人,17岁时由于意外失去了左手臂,几年来很少与人交流。杜夕其了解到情况后,多次登门与他交流谈心。在得知他从小对鸟类有特殊感情时,杜夕其便想,能不能从这个方面帮助他走出阴霾。通过远程教育设备,杜夕其搜索发现养鸽子在当时是一条不错的门道,于是连夜为其搜索养鸽的技术和经验。仲泽淼被杜夕其的真诚所打动,鸽子养起来了。 “通过村上的远程教育,给我带来了许多信息。”仲泽淼告诉记者,养鸽子对残疾人来说,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也还可以。一鸽胜九鸡,养殖鸽子还是一个比较有前途的门道,仲泽淼决定尝试一下,通过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减轻家庭的负担。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养,到现在已经两年了。最多的时候养到400只左右,一个月卖乳鸽纯收入有400到500元,养鸽子让仲泽淼的生活更加充实了,他慢慢地走出了阴影。“通过村上的远程教育,丰富了我的养殖经验,还提供了一些防病治病的养殖技术。”说起村上开展的远程教育,仲泽淼深有感触。 在远程教育的带动下,全村发展了18户种养殖大户,他们在远程教育平台上学种养殖技术、学经验、学病虫害防治技术,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祈祥村通过远程教育照亮了留守儿童孤单的心,照亮了残疾人增收致富的心,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