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搞建设】绵竹农商银行挂牌五周年:存贷款总量位居我市金融机构首位
作者:彭婉莹 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4-06    

截至2023年4月3日,绵竹农商银行正式挂牌开业5年,该行存款和贷款总额较2018年3月末增加104.56亿元,存、贷款总量居我市金融机构第一。

奋力拼搏强信心 真抓实干出成绩

5年来,绵竹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坚守支农支小定位,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作用,大力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2023年3月末,该行资产总额183.28亿元,较2018年3月末净增75.83亿元,增幅70.57%;各项存款余额达165.87亿元,较2018年3月末净增70.81亿元,增幅74.49%;各项贷款余额96.36亿,较2018年3月末净增33.75亿元,增幅53.91%。

▲该行在绵竹市2022年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被授予“2022年绵竹市特别贡献金融机构”称号

该行与绵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推出的“零成本·直通车”项目,荣获国务院办公厅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表彰;与绵竹市总工会合力打造的户外劳动者驿站,上榜全国总工会2022年“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名单;作为唯一合作银行与绵竹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开展大走访活动,荣获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通报表扬......

党建引领 激发 “红色”力量

▲在“红色信贷 助企纾困”专项动中,客户经理走访我市酒类生产企业查看产品

该行自改制挂牌以来,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发展,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持续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红色信贷”工作,带领党员干部在金融服务第一线强党性练作风、谋创新解难题、践初心送温暖,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能”。

该行与绵竹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党建+金融”模式,经市委组织部选派绵竹农商银行金融干部到高新区、各镇(街道)挂职副书记。履职期间,金融干部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激发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深度聚焦国家重点工作,持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放了占绵竹市90%以上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充分发挥脱贫攻坚金融主力军作用。

立足“小微”  高质量护航实体经济

▲在绵竹市“银-政-会-企”融资快车项目首发仪式上向个体工商户代表发放授信牌

5年来,绵竹农商银为小微企业累计投放贷款84亿元。与市委组织部和绵竹市税务局组成32个“红色信贷助企纾困”党员先锋队,走访企业453家,收集融资需求8.4亿元,为新增的106家企业发放贷款4.97亿元。

累计为1200余户中小微企业客户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金额25亿元,为客户减费让利6000余万元。

普惠金融 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绵竹农商银行为我公司量身订制了新的授信方案,为我公司综合授信2000万元,帮公司解决了资金压力。”绵竹市一家新型环保建材企业负责人说,感谢绵竹农商银行主动帮其降低贷款利率,解决融资困难,支持企业发展。

该行不断下沉服务,31个营业网点,186个助农取款服务点,15个离行式自助网点,做到辖区内金融服务范围全覆盖,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零成本·直通车”渠道,为个体工商户授信7173万元。2022年与绵竹市个私协合作,推出“政-银-会-企”融资快车服务,向绵竹市个私协整体授信5亿元,为个私协会会员单位及推荐客户提供低息信贷资金支持。5年来累计投放涉农贷款233亿元,农业经济主体建档户用信金额5.3亿元,向20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1720万元。

携手同行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

▲与绵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零成本·直通车”项目,为客户代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绵竹农商银行现在可以代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了,还送印章,交了资料就能办,太方便了!”水果摊贩刘大爷连声赞叹。

5年来,绵竹农商银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渠道向“金融+政务”转变,在营业网点开展代办营业执照、税务、社保、不动产登记等服务,让广大市民在营业网点即可方便快捷办理金融服务和多项政务服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全心全意 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5年来,该行累计开展各层级各岗位培训活动130余次,参训人数达5360人次,激发全行员工以主人翁精神做好金融服务。

▲绵竹农商银行与孝德镇年画村党群服务中心共建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开业,工作人员现场为群众普及金融知识

绵竹农商银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5年来成功拦截各类金融诈骗案件23起,为客户守住了财产安全。累计开展金融知识下乡、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惠及群众30余万人;在网点营业大厅建立户外劳动者港湾4个;累计捐赠资金和物资298万元,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连续保持“四川省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