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绵竹:节地生态安葬成新风尚 #网络中国节·清明#
作者:罗天琪 尹翔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3-30    

近年来,花葬、树葬、草坪葬、格位葬等节地生态葬在绵竹悄然出现。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节约土地资源、低碳环保的殡葬方式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节地生态安葬在绵竹渐成新风尚。

生态园区

3月28日,记者走进园宝山公墓的节地、生态、人文主题墓区看到,一路上树木苍翠挺拔、葱葱郁郁,鲜花盛开。在公墓的生态园区,50多名逝者的骨灰安放在一株株形态各异、生机勃勃的鲜花、植物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生态园区周围修建了许多格位壁墓,一些逝者的骨灰便安放于此。

时光记忆花葬区

“园宝山公墓按照科学规划、依法建设、因地制宜、规范管理,结合‘墓区园林化、墓碑小型化、葬式多样化、祭祀环保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理念,将传统殡葬文化、孝道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规划建设了节地生态安葬主题园区。”据园宝山公墓管理所所长杨洪刚介绍,主题墓区占地不到500㎡,可安葬量达1500余个。在主题墓区,还将修建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纪念和缅怀捐献者大爱无疆的精神。园宝山公墓以满足不同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建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节地、生态、人文园区。

清明节前夕,在位于剑南街道五星村十组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区,一个个墓碑前整齐摆放着鲜花,不时有村民来祭奠逝去的亲人。记者注意到,在公墓中央是节地生态葬区,在郁郁葱葱的植被下,该村12名村民的骨灰便深埋于此。

五星村公墓

据了解,2020年5月,剑南街道五星村农村公益性公墓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公墓占地6.5亩,共有297个墓穴,目前已使用123个穴位,公益性公墓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现在节地生态葬逐渐被大家接受认可,公墓中间区域属于节地生态葬中的花葬,这个墓地可以进行循环使用,能为乡村发展节约许多土地。”剑南街道五星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启洪告诉记者,在节假日及重要祭祀节点,五星村会组织“红袖标”队伍,定时在公墓周围进行巡查,引导老百姓文明祭祀,增强文明意识。

近年来,绵竹市始终将推进殡葬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坚持“机制创新、群众受益、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立足殡葬惠民政策、节地生态安葬、绿色环保祭祀,推进殡、葬、祭“三位一体”建设,促进全市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生态安葬区

“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的对象是绵竹本市户籍人口中的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对象、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等困难群众,采取节地生态方式处理骨灰后,丧属可申请节地生态安葬奖补金1000元。”市民政局局长蔡发兵说,绵竹市按照农村公益性公墓暨节地生态葬建设的要求,积极向省民政厅争取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项目建设资金,督促各镇(街道)抓好试点建设。2022年,富新、玉泉等镇进行了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同时,积极贯彻落实《绵竹市惠民殡葬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及时将惠民殡葬补助资金落实到位。2022年,全市享受惠民殡葬补助4241人,补助金额424.1万元,其中惠民殡葬现场减免4141人,后期补充申请减免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