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情系帮扶践使命
作者:张娟/整理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3-03
——援彝干部向迪华的自述
2021年3月,当听到组织上将选派一批干部人才到甘洛县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时,我立即主动请缨。5月16日,我来到甘洛县,挂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带着帮助彝区群众振兴致富的梦想和使命,我到大山深处,走村入户,为民解难,与甘洛人民心手相牵。 双脚丈量黄土地 心系群众砥砺行 初来乍到的我,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内心有些忐忑不安。为排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我暗暗告诫自己,迅速把职场变成战场,以成为一名真正“甘洛人”为目标,适应环境、学习语言、了解风俗,希望早日融入甘洛。 在等待工作分工期间,我对甘洛县农业农村局近年的工作总结、相关帮扶文件资料和第二批援建干部农业产业项目档案进行了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初步有了扶持谁、怎么扶的设想。 在明确工作分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乡镇、村居调研,熟悉情况。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我跑遍了甘洛县所有乡镇。每到一处,我都找到村第一书记、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公司经理等进行家常式促膝长谈,了解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讨论如何更好地带动彝区群众稳定就业、致富奔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掌握的数据越来越详实,对哪个乡镇发展什么产业、哪个合作社销售什么产品、绵竹帮扶农业产业项目产品销售得怎样等情况了如指掌。一本本厚厚的记事本里,记录了我风雨中走村串户的成果;几双变形的旅游鞋上,烙上了我在泥泞中艰难跋涉的印迹;日渐黑瘦的脸庞,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在彝区工作的充实和当地干部工作的不易。 真心投入帮扶情 绵甘携手奔小康 2021年9月,我在吉米镇格古村规模养猪场调研时,业主吉所古坡愁眉不展。经了解,原来由于该猪场养殖污染问题被群众举报,他做了粪污收集池设计方案却总觉得差强人意。“向局长,你是绵竹畜牧养殖方面的专家,请帮我把把关!卡沙沙!”吉所古坡递过他做的设计方案充满期待地说。 经过现场勘查,我结合未来发展的养殖规模、地理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提出了扩大粪污收集池容积的方案。“建议你这个粪污收集池这样建:先用C20混凝土200毫米打底,做好防渗处理后,再使用C30混凝土+钢筋150毫米,池底4个角和8个边设计为圆角,池内5个面再做两次防渗漏处理,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你所担心的粪污收集池渗入地下的难题!” “向局长,有你在,我心里就有底了,明天我就请施工队按你的方案进场施工!卡沙沙!”吉所古坡连连感谢。“规模生猪养殖很有潜力,也有风险,加油干,有什么养殖上的问题随时都可以问我!”看着这位彝族汉子黑红的脸上绽开了笑颜,我被他虚心学习和敢于开拓的精神深深感染着。 “要鼓起甘洛百姓的钱袋子,就必须让帮扶产业产品产得出、卖得好,绝不能辜负甘洛群众对帮扶干部的期盼!”在前线指挥部产业组工作会议上,我多次激励大家为帮扶产业出谋划策。为此,以前不爱发朋友圈的我开始借助网络的力量对外宣传;以前不喜求人的我也开始到处寻找商机,希望把甘洛的农特产品卖出去,让甘洛群众看到帮扶后迎来的春天。 “老向,你朋友圈里的红皮萝卜好漂亮,销不销成都、重庆市场?”2022年6月,本想记录一下海棠镇清水村高山有机蔬菜丰收的场景,没想到朋友圈的信息发出去没两分钟,几个客商纷纷打电话过来咨询。为解决产销对接不畅这一制约甘洛农业产业发展的壁垒问题,我主动当起了产销对接的“红娘”,四处为甘洛农特产品找“婆家”。 受我的影响,援彝干部们都纷纷加入甘洛农产品宣传推广的行列。 齐心协力共抗疫 勠力同心克时艰 2022年9月5日,甘洛县出现疫情。我作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分管负责人,严格要求,仔细部署,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当时,甘洛久旱未雨、异常炎热,我们督查组一行汗流浃背地来到新茶乡。“最近乡上有从外地来的返甘人员吗?都登记了没?”我仔细翻看着新茶乡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及在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摸排、登记、管控工作的台账,一边和乡长交换意见。“所有相关人员信息都登记在册,所有返甘人员都已经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管控。在外的务工人员,我们也都一一落实到位,这里都是我们记录的台账。” 疫情期间,这样的“问答”场景不断在甘洛县13个乡(镇)出现。 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要对网格员管理台账、网格员服务台账、疫情防控明白卡的“两台账一张卡”进行仔细检查。并要求网格员要引导返甘人员、外来人员主动报备,做好主动上门排查,兜牢风险人员排查网底,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提出要求督促整改,直到国家将新冠纳入“乙类乙管”后。 待到归来初霁日,神州振兴艳阳天。不知不觉,我在甘洛援建的日子也快结束了,打开微信细看自己的朋友圈记录,在甘洛帮扶的场景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绵甘携手奔小康,愿把他乡作故乡”,为了实现出发前的心愿,如今的我依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役的最前线夙兴夜寐、勇毅向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向迪华/口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