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带头人】罗玉军:蔬菜大棚里走出的致富带头人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3-01    

2月28日上午,在玉泉镇菜园子供销合作社的菌菇种植大棚里,一个个菌棒整齐排列,一丛丛姬菇从菌棒两边长出,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在基地务工的村民穿梭于大棚间,忙碌采摘成熟的姬菇,然后分拣、打包、装箱……

“再核对一下订单,别漏装了,没问题的话,就装箱吧。”记者见到合作社负责人罗玉军时,他正忙着核实当天的订单情况。

罗玉军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王”和致富带头人。他于1978年出生在玉泉镇一个普通家庭,2008年当了12年兵退伍后,先后在成都、新都、德阳等地的食品加工厂打工。在不断“折腾”中,他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渐渐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2009年5月,罗玉军回到家乡玉泉镇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一开始,他利用自家4亩承包地尝试种植山蕗、广岛菜。经过一番苦心经营,4亩田地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产值比普通农作物至少高出5倍。尝到甜头后,更加坚定了他在农村发展的信念。他开始酝酿如何扩大种植规模,把蔬菜种植产业做大做强。

2010年4月,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罗玉军吸引了30家农户加入种植大军,同年建立了玉泉镇龙兴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专合组织的成立彻底改变了农户以往单兵作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销售渠道单一等劣势,抱团取暖的联合模式不仅为罗玉军,也为农户带来了信心。从那时起,除了种植,罗玉军还组织收购山蕗、广岛菜、辣菜,并积极推销当地的红薯杆,把加工型蔬菜作为前期种植和发展的主要品种。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期间,罗玉军吃足了“苦头”,但他的人生词典里没有“退缩”这两个字。为了解决当时存在的问题,他多次前往川内各大蔬菜基地学习,并通过“种植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种植出口日本的加工型蔬菜山蕗、红薯杆等,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10多年的发展,合作社蔬菜种植已发展到2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0余户,每年的蔬菜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为每户农户年增收5000余元。由于成绩突出,罗玉军先后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还获得德阳市“返乡创业明星”“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荣誉,更收获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21年,罗玉军当选为玉泉镇龙兴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希望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

为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在玉泉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罗玉军采用“飞地”模式,依托前期盘活的闲置土地资源,在龙兴村二组修建了占地20余亩的加工基地,进行菌棒制作与菌种培育,建设物流库、冻库,成立配送及深加工中心,发展盐渍品种出口,延长菌菇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业。

如今,菌菇种植基地的发展壮大,也让周边村民充分受益。“去年这个基地建好之后,我就来到这里干活。在家门口务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孩子。”村民赵华容说,基地按天计酬,不耽误照顾家庭和农忙,大家都很满意。

谈及未来,罗玉军表示,自己将不断挖掘龙兴村农业发展新思路,搞好农业孵化园建设,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和剩余劳动力务工,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群众走上增收致富之路,为龙兴村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