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贡献“她”力量 巾帼绽芳华
作者:辛勤/口述 张娟/整理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2-13
——一位援彝医务工作者的自述
“辛老师,您好!我是来自甘洛的阿依,接下来的3个月我跟着您学习,请多多指点我哟!卡沙沙!”2018年的一天,正在病床边整理呼吸机的我被护士长叫来,和眼前这位质朴阳光的彝族姑娘寒暄了几句后,我算收了个徒弟。 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每天都上演速度与激情的科室,很多操作和设备对于儿科护士出身的阿依来说,新奇又困难。但她勤奋好学,我忙的时候她就在旁边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我闲下来时,她便虚心求学。她说,能够到绵竹学习业务,是她争取了很久才得到的机会,一定不浪费学习的每一天。时间久了,我被这位彝族姑娘深深地吸引着,很想去她的家乡甘洛看看。 巾帼不让须眉 义无反顾踏上援彝路 2021年2月,得知绵竹要选拔一批干部人才到甘洛挂职,担负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使命,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或许是院领导考虑我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起初并没有同意。在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我再次找到院领导表达了援彝的强烈愿望。那段时间,不论是单位同事还是亲朋好友,都曾质疑我去援彝的选择,但我想,事业不分男女,巾帼不让须眉,男同志可以承受的困难,我一个女子同样也可以克服。 2021年5月16日,我同绵竹市第三批援彝干部人才一行人奔赴甘洛。临行前,7岁的儿子拉着4岁的女儿前来为我送行。“妈妈,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我会照顾好妹妹,我会乖乖听爸爸的话......”几个“我会”从儿子口中冒出来时,我有些不忍在儿子小学成长阶段留下教育缺失的遗憾,但转念想,或许这种方式更能促使他快快成为小小男子汉。当我转头提着行李箱上车时,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初到甘洛,由于水土不服和思念家人,我几乎夜夜失眠,吃不下也睡不好。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跟爱人说,“你还是把女儿的衣服给我寄一套过来吧!”收到女儿衣物的那晚,我睡得踏实而香甜。 无悔援彝时光 用心用情续写初心使命 “辛勤,今天我们产业组到普昌镇去调研中药材种植情况,你负责做好工作记录。”6月的甘洛烈日当空,我们沿着弯曲斜陡的碎石路一路前行,走了40多分钟终于到达山顶。为了帮助企业做好水源引流工作,我们拿着卷尺,在湿滑的蓄水池边来回穿梭,丈量尺寸,计算整个蓄水池的体积,完全不顾上山的疲惫和太阳的灼热。直到下山后我才发现后颈处被轻度灼伤,穿着露趾凉鞋的脚也被磨破了皮。这次下乡让我记忆深刻,着实长了记性。 2021年8月,面对国内部分地区疫情的严峻复杂形势,绵竹市援彝前线指挥部卫生组的同志们尽锐出战,迅速编入甘洛县卫健局督导组展开工作。当晚9点,接到甘洛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紧急通知,需对成都旅居史的几百名人员开展电话流调。疫情就是命令,尽快摸清情况就是在与病毒赛跑。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我们态度和蔼、嘘寒问暖;面对个别群众的抱怨,我们细细倾听、纾解情绪、普及政策......最终,经过彻夜奋战,我们20多人圆满完成了流调任务。 随后,根据省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要求,我们的流调工作也变成了常态化。“妈妈,我的生日快到了,你能回来吗?”“妈妈,我好想看到你哦!”在几天时间里,儿子每天变着花样给我打电话,我也强烈感受到孩子对我的思念,但看着办公桌上需要流调的名单和电脑上需要填写的信息表格时,我只能长叹一口气。所以,当儿子再打电话过来时,我没好气地劈头盖脸吼道,“儿子,你已经严重影响到妈妈工作了!不就一个生日嘛,以后给你补要得不?”这招还真管用,我再没接到儿子的“骚扰电话”了,但心里的愧疚感却更重了。 如今,两年援彝工作已近尾声,因为阿依,我结识了美丽的甘洛,也感受到了甘洛干部的热情勤奋和甘洛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一路走来,我的援彝之路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也不缺不负韶华的纤纤柔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传递好对口支援彝区的接力棒,助力甘洛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绵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辛勤/口述 记者 张娟/整理 责编: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