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君行早 晚霞分外红
作者:寇元林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10-23    
  莫道君行早 晚霞分外红
  ——记笔耕不辍的古稀老人蓝文浚


  经市文联笔友介绍,得知我市文艺界已80岁高龄的蓝文浚老人还在笔耕不辍。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近这位博学多才、严谨治学,对文学深深眷念的古稀老人。
  出生于蓬安县河舒乡唐家坝村的蓝文浚5岁时进了私塾读书,以《三字经》发蒙,熟读《诗经》、《左传》,1958年毕业于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后分配到原绵阳专区绵竹县立初级中学(现南轩中学)工作。期间从事学校教育、川剧编剧、民间文艺创作等工作。1984年后,分别当选为原绵竹县政协第6、7、8届常务委员,1993年退休。蓝文浚素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之志,近年来著述颇丰,2010年3月出版19万字的《绵竹市川剧志》,获得省市相关部门的表彰。书中记录绵竹川剧之最,前所未有。其内容反映了绵竹市解放前后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绵竹川剧的发展变化,堪称一幅喜剧史画卷。它展现了各个时代绵竹川剧艺人艰苦卓绝的艺术奋斗史,正如国家文物专家组成员甯志奇所评,这部书起到了“补史之缺,参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和“信者料必征”的作用。这对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发扬优秀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促进科学研究和国际文化交流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绵竹是生长灵感和才子的地方,这块土地曾出过不少的文士名人,现代的蓝文浚即是其中之一。蓝文浚又于2011年9月出版近30万字的《文俊作品选》,汇集了蓝文浚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重要作品:诗词、楹联、戏剧、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部分书法作品。文字简洁朴实、生动,作品真情实感,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书法作品也很见功力。
  蓝文浚的作品有着文人的良知、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他的获奖戏剧《雨过天晴》歌颂大公无私、热爱祖国的情怀。《顾大局》赞扬一心为公的精神。其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人格精神,这也是他的作品具有长久感染力的原因所在。蓝文浚的作品深情为文,写亲情、写友情、写乡土、情意深深。小说《亲人》等,以真挚的情感呼唤人间之爱和传统美德,给人心灵的震撼。无论是写绵竹的小吃《梁繆糟》,写王干青的《拼将碧血染河山》,表现忠烈的《诸葛井的传说》等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动人的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对生活的土地,对生养他的时代爱得深深,这是作品跟人的生命力所在。每当我们读到蓝文浚的作品时,都会深深感到绵竹的彩霞分外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