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居家隔离期间 如何守护好自己的心理防线?
作者:王虹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1-22
在疫情期间,紧张、焦虑、恐慌、无助等负面情绪时常会袭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南轩中学月边星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周冬梅。 周冬梅表示,当负面情绪影响到正常生活时,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类应激反应:1.生理反应: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睡眠失调、头晕呕吐、疼痛等躯体化不适等。2.心理反应:焦虑、烦躁不安、恐惧内疚、抑郁消沉、对未来迷茫、悲观消极等。3.应对方式消极:表现为退缩或攻击等,如不愿意主动学习,不愿意与人交流,沉溺网络,自我放纵,作息混乱;部分学生易与亲人发生争执冲突,亲子关系紧张。 周冬梅说,在做好日常科学防护的同时需调适心情、安抚心灵,保护身心健康。一是调整认知,正确看待防疫管理。广大市民一方面要及时了解绵竹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的防疫要求,注意身体状况,积极学习防疫技巧,有病报告,无病不慌;另一方面要积极获取防疫应对策略,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不信谣,不传谣,保持正向关注和积极期待,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二是保持作息规律,维持身心平衡。要保持正常作息规律,开启“三好”生活模式,维持身心平衡。吃好饭。保证营养均衡,三餐规律。早餐进食适量蛋白质,减少进食“非天然食物”分量;晚餐进食适量淡水化合物(饭、面、粥、粉);每天吃新鲜蔬菜;如条件允许,每天吃适量水果。喝好水。每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尽量少喝含糖碳酸饮料。睡好觉。每天保持7至8个小时充足睡眠,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午睡半小时,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也可通过深呼吸助眠。三是劳逸结合,学习运动两不误。学生可跟随学校课程安排,严格按照学校课表作息,规律学习,统筹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多找学校科任老师答疑。同时,在家坚持运动,跳绳、高抬腿、俯卧撑等对运动器材要求较少的运动项目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接纳情绪,学会倾诉,“说”出压力。接纳自己面对疫情的恐惧、焦虑和沮丧等负性情绪,应认识到,适度的情绪反应是我们应对疫情的“自我保护”机制,它能使我们对疫情保持警觉,有利于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当自己意识到情绪过度波动时,倾诉自己的情绪、表达关心、交流共同的兴趣爱好、回忆以往美好经历、约定疫情结束后的计划等等,通过人际沟通获得心理能量。五是关注当下,做自己能做的事。不管疫情如何进展,要认识到当下能做的事还是保护自己,合理安排学习,将每天的学习安排细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每天的成就感充盈自己的居家生活。六是学会求助。如果感觉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情绪持续时间较长,且较严重影响自己的居家生活和学习,或一些躯体化反应已超出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要引起重视,主动寻求心理支持。比如通过企业微信或者班主任联系学校心理老师,联系市第三人民医院24小时疫情心理热线18016153659寻求帮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