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绵竹农商银行 : 把银税合作“软实力”变成经济发展“硬支撑”
作者:李娟 记者 王平 文/图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1-17    

作为四川农信首批“银税合作”试点行社,绵竹农商银行进一步创新商业银行与税务部门之间的银税合作机制, 通过高效便捷的运行,搭建起方便快捷的融资通道和金融服务,共同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 全面助力企业腾飞

位于富新镇的某公司作为“蜀信·税金贷”受惠企业之一,在申贷时仅凭借企业A级纳税信用,通过“银税互动”合作,获得绵竹农商银行500万元的低息信用贷款。该公司总经理缪勇连连感叹:“真没想到,好的纳税信用能当钱用!”

守信激励措施在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截至2022年10月底,绵竹农商银行“蜀信·税金贷”产品,已累计为企业授信3.2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56亿元。 该惠企举措,源于绵竹农商银行与绵竹市税务局建立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以税授信、以税促信、以贷扶微的银税合作机制,探寻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新出路,让客户贷款更方便,银行放贷更放心,税收资源更稳定,对营造良好融资生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推出“银税互动”专属信贷产品。推出“蜀信·税金贷”信贷产品,门槛低,手续简,企业可以凭借纳税额增加信用额度。推出“成果贷、科创贷、两新企业贷”等7款红色信贷产品,用丰富的信贷产品去适应纳税人的发展需求。针对优秀企业家、创业者推出“蜀青振兴贷”和“先锋贷”等,为各类人才提供更优的金融服务。

丰富担保方式。与省农担公司、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建立覆盖200万元以内政银担保贷款的涉农信贷产品体系。针对部分信贷资金需求较大,但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情况,在考量其纳税情况基础上,综合股权质押、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专利权质押等担保方式给予信贷支持;针对无有效资产可提供抵押,但经营状况、纳税情况和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推出了信用、保证等方式给予信贷支持。

以市场期盼为风向标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绵竹农商银行和绵竹市税务局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支持力度,以纳税信用“金名片”充实企业“钱袋子”,把银税合作“扶一把”让企业发展“快一程”落到实处。

优化利率定价机制。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和资产负债、销售收入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虑,切实下调贷款利率,年利率低至3.85%,切实让利客户。减免相关费用。积极推广房地产抵押贷款自主评估价值,主动承担第三方评估费用、不动产抵押登记费用等,除利息外不收取任何手续费,切实减少企业费用支出。同时,客户还可就近在农商银行网点免费办理营业执照,获赠印章一套,节约财务成本。降低转贷资金成本。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销售周期,合理匹配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无还本续贷、循环贷等政策,有效降低到期贷款转贷资金成本。

以助企纾困为落脚处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银税互动”使“纳税信用”转化为信贷支持的“真金白银”。今年6月,绵竹农商银行与绵竹市委组织部、绵竹市税务局联合开展“红色信贷 助企纾困”专项行动。在开展“ 进百企、访千人“活动中,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回应,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在走访活动中,针对企业提出的困难需求,由市委组织部反馈至相关单位帮助协调解决,把助企纾困之情传递到企业心坎上。

通过大走访活动,绵竹农商银行及时总结提炼,优化办贷流程,开通绿色通道,从走访清单和税务局推送信息中筛选有效客户,精准宣传营销,为符合条件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支持。   

截至10月末,该行走访企业453家,收集融资需求8.4亿元,新增为98家企业发放贷款4.06亿元,以实际行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以数字赋能为着力点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绵竹农商银行利用服务网点多、安全保障优的综合服务优势,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银税数据直连,加强银税服务融合,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目标。代开税票、代收医保等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的金融业务。

将绵竹农商银行在电子税务局系统中作为代扣代缴特殊纳税人,进一步方便客户就近办理业务。在全省首批开通扫码代收医保业务,在营业网点和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布放300余个收款二维码,为全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保缴费方式。在代收过程中,绵竹农商银行协助绵竹市税务局登记医保缴费信息不全或未参保客户信息,有效分担了税务局医保信息清理登记压力。在协助征收2022城乡居民医保的过程中,绵竹农商银行各渠道共计代收费23.06万笔,占全市医保已缴费金额的90%;其中通过二维码缴费16.6万笔,占该行全渠道代收笔数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