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这十年】 徐守超:从“被守护者”到“守护者”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0-14    

秋日午后,走进孝德镇年画村“乡遇画里”文创社区,耳畔清风摇曳、飞鸟鸣叫,各式精美年画掩映在绿树青瓦间,一番宁静惬意的乡村生活。此时,志愿者徐守超正带着一群萌娃们穿行在彩色人行步道上,一边讲述年画故事,一边欣赏沿途醉人美景。

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周边打工挣钱养家。曾经,徐守超一家的日子过得平凡而幸福。可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母亲被诊断为尿毒症,长期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庭陷入了困境。“为了多挣点钱,父亲只能没日没夜干活,母亲每周做完透析后,人很虚弱,我每次放假回来就帮她分担家务。”徐守超说,母亲患病后,父亲脸上多了很多忧伤,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巴。

2016年,徐守超22岁,正是充满朝气与活力,奋力拼搏事业的大好年华。然而,祸不单行,徐守超满脸突冒疹子,去市中医医院治疗,被检查出和母亲一样,也患上了尿毒症。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难以置信自己得了尿毒症,当时的心情都找不到语言来表达。”徐守超倚在窗边,平静地向记者讲述自己生病的经历。

此后,徐守超辗转于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治疗。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医生提出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换肾费用高达20余万元。母子俩每月的透析费用至少花费1万余元。长期治疗,徐守超出现全身浮肿,手臂也变得青紫,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家里负债累累,生活的困窘让徐守超一家陷入了绝境。

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之时,村两委和社会热心人士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得知我患病急需医疗费后,村两委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帮助我家申请民政救助,并组织村民进行捐款。乡亲们纷纷献出爱心,募集了两万多元。”徐守超感动地说,亲朋好友还帮他们发起社会公益救助,筹集到10万余元爱心款,暂时缓解了一家人巨大的压力。

2017年,党的扶贫政策为徐守超一家带来了希望。在村民小组的积极推荐下,徐守超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保障待遇,包括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特惠保一站式救助政策,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后来,在多方的帮助下,徐守超成功换了肾脏,迎来了新生。

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火热,年画村大力传承与发展绵竹年画,成功地将“乡遇画里”文创社区打造成年画IP胜地,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徐守超得知市人社局将在年画村开设年画培训班后,便早早地报了名。凭着一股韧劲,不仅熟练掌握了年画创作手艺,还成为了“农闲堂”最年轻的画师。同时,他还获得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成为了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每月能挣2000余元。

“一路走来,我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战胜了病魔,走出了窘境,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要懂得感恩,我要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回报社会。” 徐守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村里的老人需要帮助,他会主动伸出援手;村里开展素质提升活动,他第一时间报名当宣讲员;疫情期间,他主动找到村干部,成了一名志愿者,带上红袖标值班站岗,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登记排查,穿行在景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核酸检测点为村民服务……

“尤其是大冬天,即便脸颊被寒风吹得通红,手指被冻得僵硬,徐守超依然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群众都对他的认真负责竖起了大拇指。”年画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晓燕说,从贫困日子慢慢走出来的徐守超,没有忘记乡亲们,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

十年来,从“被守护者”到“守护者”,角色的转变,让徐守超不仅收获了感动与温暖,更收获了自信。“以前都是别人帮助我,现在我能为大家做点事,守护身边人,我打心底里开心。”徐守超说,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个“十年”,只要有需要,他会一直当好村民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