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风采】郑鹏:让军徽闪闪发光
作者:张娟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0-09    

“人这一辈子总要去一些地方,经历一些事情,认识一些人,才能成长。穿上迷彩服,踏入军旅,经过钢铁的锤炼和风雨的洗礼,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今年4月退役的郑鹏,回忆16年来的军旅生涯感慨万千。他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而骄傲和自豪,无悔军旅,不悔青春。

(左为郑鹏)

怀揣梦想弃笔从戎 军旅生活多姿多彩

2005年12月,怀揣满腔热血,郑鹏弃笔从戎踏上了去军营的火车,成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管理处的一名战士。“小时候看到父亲穿上军装威武帅气的样子,我感受到了保家卫国的荣誉感,便立下了从军的梦想。”郑鹏说,作为一名军人的后代,他希望像父亲那样,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汗水与热情,守护着祖国的岁月静好。

然而现实不像理想中那样美好。当第一次看到一望无际的巴丹吉林沙漠,内心产生的失落感;当第一次紧急拉练,因“丢三落四”被点名批评;当第一次在全体新兵面前,因出尽“洋相”而丢脸……那时的郑鹏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整天盼望着退伍季的到来。

郑鹏说,是后来的一场新兵晚会让他彻底改变了想法,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郑鹏表演了一段自导自演的相声,凭借出色的口才博得了阵阵掌声。从那以后,郑鹏除了日常的训练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文艺创作路上不断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各种乐器到舞台舞美设计,从音响灯光到晚会编排,郑鹏就像开了挂一样,样样都学,样样都精,还自己总结出了一套舞台艺术“宝典”。由他编排的情景诗剧《路还很长》、情景剧《航天志、道钉魂》更是让大家赞不绝口。

军营地处大漠戈壁深处,点多线长,生活十分艰苦,但官兵与风沙为伍其乐融融、与孤独相伴斗志愈旺。2015年,开往点号的文化列车驮着郑鹏所在团队给点号官兵送欢乐。列车缓缓而行,一个巡道工的身影映入大家眼帘,看到这一幕,郑鹏二话不说,带着团队下了车,上演了一场只有一个观众的高质量演出。握手告别之际,看到巡道战士满是冻疮、流着血的手,郑鹏心头一酸。列车缓缓驶去,巡道战士的一个军礼,让郑鹏再也难以克制,眼泪不争气地夺眶而出。“我要去点号体验生活,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能创作出更多感人的作品。”看着巡道战士渐行渐远的身影,郑鹏暗暗下定决心。

那段日子,郑鹏和点号官兵同吃同住同睡,用笔尖记录下点号官兵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有了这段经历,2019年由郑鹏编写创作的《航天路上点号兵》正式和大家见面,一经播出就获得网友们的好评。这部系列视频真实反映了点号官兵在孤独寂寞面前,始终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完成好每一次任务,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缕阳光。

4次天安门广场前受阅 是这辈子最大的光荣

在郑鹏的家里,依然保留着参军时用过的东西:军装、乐器、乐谱、照片等。16载的军旅生涯一晃而过,但在郑鹏的心里,却是这辈子最珍贵的回忆。

“在部队里,因为我文艺方面比较出众,所以从事的都是文艺创作、表演等工作。”郑鹏说,最令他引以为荣的是,4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受阅的经历,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更多的是自豪。

“记得第一次接到任务时,我以为吹鼓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当我鼓足腮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号嘴仍然是‘一声不吭’。”回忆起刚到训练场就面对教员的训斥和战友的质疑时,郑鹏并没有气馁,而是白天黑夜不停地练习,训练场、宿舍、水房、会议室总能看到他练习鼓号的身影。“每天我都会吹到嘴肿、脱皮,疼得厉害了就含口冷水来止痛。”虽然这个过程是难熬的,但郑鹏脸上始终洋溢着一丝自豪感。最终,他用实际行动消除了质疑的声音,在天安门城楼前演奏出新时代强军兴军最强音。

最让郑鹏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从第一首《欢迎进行曲》到最后一首《歌唱祖国》,我们的军乐团一共要演奏43首乐曲,包括阅兵乐曲19首,群众游行乐曲24首,是建国以来国庆庆典上演奏乐曲最多的一次。”郑鹏说,在半年的训练时间里,要把这些乐曲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军人的骨子里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重重困难面前,郑鹏更喜欢的是迎难而上。

对于这样紧凑的安排,郑鹏早已习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把自己和手中的乐器紧紧“绑”在了一起。“因为我们要不间断地用乐曲向受阅方队‘发号口令’,所以每首乐曲必须要做到完全精确,慢半秒或者快半秒都不行。”郑鹏说,当时他们还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坐4小时不动,站4小时不倒,吹4小时不累,憋4小时不尿。这也成为每一个队员训练时要求自己的标准。因为长时间吹号,大家的嘴唇几乎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正是有了强忍剧痛的坚持,才呈现出了后来阅兵场上精彩的演奏。

“有人说,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可是我却深知,没有那16年军旅生涯对意志品质的淬炼,没有那4次天安门广场前受阅的经历,我不会有‘发光’的时刻。”郑鹏说,他很想谢谢当年的自己,因为经历充满困难与挑战的部队生活,让他的生命中有了军人的底色,如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逃避,而是直面人生、解决问题、征服高地。他退役后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