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我市摩托车、电瓶车交通违法整治成效如何?
作者:周韵 廖辉 文/图 责编:刘舫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9-22    

近年来,随着我市电瓶车、摩托车出行呈井喷式增长,各种交通乱象、安全隐患随之而来,成为考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一道难题。为营造畅通有序的出行环境,今年以来,我市交警大队以“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夏安整治“百日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电瓶车、摩托车综合治理工作。当前整治效果如何?驾驶员出行意识是否得到提升?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设卡+巡逻

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9月19日下午3点,交警在南京大道绵竹中学段设卡,对电瓶车、摩托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头盔都知道佩戴,车辆为什么没有上户?”在整治中,市民王大爷被交警拦下进行例行检查。由于他驾驶无牌电瓶车,被交警依法处以5元罚款。“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我们希望通过罚款,让老年人的安全出行意识得到提升。”交警说。

下午4点,一辆摩托车驾驶员未佩戴头盔被交警拦下。在检查中,交警发现驾驶员罗某某的摩托车未上牌照,并且准驾不符。“赶着去客户家里维修,但城里不好停车,我才驾驶摩托车的,这次能不能从轻处罚?”面对驾驶员打出的“感情牌”,交警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依法对其处以记10分,罚款1150元的处罚。

9月20日中午1点,交警在淮安路设卡时,拦下一辆无号牌的摩托车,在询问驾驶员时,闻到对方身上酒味浓厚,怀疑其涉嫌酒驾,随即对他进行酒精检测,结果显示为48mg/100ml,属饮酒后驾驶无牌机动车。面对顶格处罚,驾驶员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图为交警开展酒驾整治

据悉,为确保整治行动见成效,今年以来,我市交警大队加大了对回澜大道、大东街、月波路、南京大道等重点路段警力投入,并通过不定时、不定点,“固定设卡+流动查缉”的方式,对摩托车、电瓶车不佩戴安全头盔、违规载人、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不断提升驾驶员安全守法意识。截至目前,交警大队共查处摩托车、电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400余起。

引导+宣传

治出交通文明新风景

9月20日上午9点,记者在交警大队车管所看到,前来办理电瓶车、摩托车上牌的车主络绎不绝。市民王先生的电瓶车通过交警现场检验后,来到窗口登记、选号。“办理过程很简单,并且车牌邮寄到家门口,很方便。”他告诉记者,电动车上了牌,就等于有了身份,无形中会约束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

图为交警正在验车

推进电瓶车、摩托车综合治理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依法依规,不断把工作引向深入,才能有效提升规范管理水平。交警大队在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活动,大力宣传电动车、摩托车上牌登记工作,有效避免了市民所购买的车辆不符合国家标准而无法上牌。今年1月至9月20日,我市进行上户的摩托车共有4446辆,电瓶车1134辆。

随着我市上牌登记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交警把工作重心转入规范管理,大力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9月21日下午5点40分,正值大西街小学放学时间。交警采取“边护学、边宣讲”的形式提醒和监督家长佩戴头盔,遵守交通法规。“交警叔叔你们辛苦了,我们一定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期间,市民刘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宣传点,主动领取了宣传单,并现场学习了“一盔一带”安全知识。

今年以来,我市交警大队组织交警深入农村地区、居民院落等地,通过进行案例讲解、播放交通安全宣传视频、分析涉电动车交通事故主要诱因等形式,在群众“家门口”送上交通安全知识。结合“七进”活动,交警走进美团、顺丰、京东等公司进行宣传,要求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外卖小哥、快递员头盔佩戴率和安全带使用率。利用假期出行高峰,将宣传主战场设立在辖区车流、人流集中的路段,通过发放资料、面对面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全社会营造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

机制+管理

出行意识还需再提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经过常态化执法检查和宣传引导,大多数市民充分认清了摩托车、电瓶车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但仍有部分驾驶员文明骑行意识淡薄。

9月22日上午9点30分,记者在淮安路看到,陆续有电瓶车、摩托车行驶而过,其中部分驾驶员未佩戴安全头盔,并且存在车辆逆行的交通违法行为。在蹲守中,记者发现,部分电瓶车由于安装了遮阳棚,挡住了部分视线,导致车辆险些和行人发生擦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记者上前询问驾驶员是否知晓安装遮阳棚的危害时,对方却表示只要小心即可,不会发生意外。

“部分摩托车、电瓶车驾驶员上路‘随心所欲’,这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交警告诉记者,在9月9日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刘某驾驶无号牌电瓶车,从齐天方向经淮安路往苏绵大道行驶时,无视信号灯,与驾驶小型轿车的江某相撞。该起事故造成两车受损,刘某受伤。“总的来说,还是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上路时始终抱着侥幸心理。”交警表示,仅依靠警力从“路上管”,根本不能从源头上遏制交通事故发生。全民参与,共同遵守规则,才能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如何更好地推进电瓶车、摩托车综合治理?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市民,大家建议要加强机制建设和管理力度,全力构筑交通安全防线。一是要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能力,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米”难题,方便市民出行。二是要加强路面执法和处罚力度,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对电瓶车、摩托车违规的动态管理,改变部分驾驶员不文明、不规范的出行习惯。三是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销售组装、拼装车辆和制造、贩卖假牌、假手续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净化摩托车、电瓶车销售维修市场。四是要深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缓堵保畅集中整治等重点工作的落实,依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网格化综合治理,努力建设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城市道路交管工作新机制,提高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摩托车、电瓶车综合治理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五是持续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利用微信微博、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体平台+新媒体矩阵,曝光电瓶车、摩托车典型违法行为,引导驾驶员养成良好驾驶习惯。